
圆月下的缺憾
从我记事起,每每月圆之夜,奶奶总是眼望明月,重复着那几句梦呓般的话语:“你爷爷有文化,奶奶没文化呀,他走的那天晚上叫我起来看月亮,我咋就不起来,咋就不起来呢?哎……”一声长长的叹息盛载着奶奶多少无奈和
从我记事起,每每月圆之夜,奶奶总是眼望明月,重复着那几句梦呓般的话语:“你爷爷有文化,奶奶没文化呀,他走的那天晚上叫我起来看月亮,我咋就不起来,咋就不起来呢?哎……”一声长长的叹息盛载着奶奶多少无奈和痛苦!不记得我多大的时候,奶奶第一次跟我说这些话,不记得我多大的时候,背下了奶奶的这些话。这是一段尘封的往事,这是一幕爱情的悲剧。
爷爷出生在1924年,留过洋,精通六国语言,是国民党军队的翻译官。在那个封建道德主宰人们思想的年代,爷爷和奶奶居然是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奶奶说:“当年,第一次看见你爷爷时,我心里就寻思,这是谁呀,这辈子要能嫁给这样的人多好呀!”奶奶出生在1928年,小爷爷4岁。1945年,奶奶带着遗憾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嫁,洞房花烛之夜,奶奶惊喜地发现,新郎竟然就是自己最心仪的人。爷爷告诉奶奶,他早就看上了她这个十里八村有名的富家美女,是他让父母托媒说亲的。天遂人愿,琴瑟和鸣,爷爷、奶奶享受着爱情的阳光雨露。
一年后,我的大伯出生,第三年,父亲出生,爷爷和奶奶尽享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月圆风高的夜晚,部队要转移,爷爷要随部队而去。现在我们都知道,1948年的国民党部队转移,有多少军人从此与亲人永诀,我的爷爷当时可能意识到了什么,但又不能跟奶奶说明,而奶奶以为这又像以前一样一次小别而已。因此,爷爷走时,让奶奶起来看月亮,那是爷爷想把满腹相思寄明月呀!可奶奶竟浑然不觉,居然说:“太困了,月亮有啥好看的。”这成了奶奶终生的遗憾
爷爷走了,10天没回,20天没回……这已不像是小别了。奶奶对爷爷的思念象野草一样疯长,对爷爷的担心更让她夜不能寐,20多岁如花似玉的少妇迅速憔悴下去。她四处托人打探,求人写信寻找……可是,无论怎样,爷爷仍旧杳无音信。于是,从那以后,在每一个月圆的夜晚,奶奶总要在月下像忏悔过失一般重复着:“你爹有文化……”那时候还没有我,奶奶是跟大爷和父亲重复着这些话的。
爷爷走了,一年没回,两年没回……开朗爱笑的奶奶变得木讷了,她真想离家去外面寻找爷爷,可是两个儿子需要她,她不能走啊!听父亲说,当年奶奶总和两个儿子念叨:“你爹没回来,是不是看不上我了,在外面又有人了,那也没啥呀,领回来大家一块过,这是好事呀!”她多么希望这是真的,听父亲说,在他小的时候,连续4、5年,奶奶有事没事每天总爱去村边大路上接一趟,她期待着哪一天,爷爷挎着新人,带着儿女返回家乡全家大团圆。我想,那时候爷爷如果真的如奶奶所想象的那样出现在她面前,她一定一点儿不会生爷爷的气,相反她还会感谢新人,跪拜菩萨,哪怕爷爷休了她,她也情愿真的是这样。因为奶奶太想爷爷了,想得肝肠寸断!
爷爷走了,10年没回,20年没回……奶奶望穿秋水,亲亲的人仍旧不归。十五的圆月因为不忍再看奶奶的悲怆,时常躲在云层里哭泣,同情的泪水化作相思雨,浇在奶奶的身上,更落进了奶奶的心里,也打在蹒跚学步的我的头上。奶奶呢喃着:“你爷爷有文化……”我看着奶奶痛苦的表情,用小手抹着她脸上的泪水。记不得是哪一天,也是一个月圆的晚上,不待奶奶重复她对月亮的诉说,我用稚嫩的声音一字不差地背出了那段话,奶奶惊诧之余,用双手搂紧了我小小的身体。
爷爷走了,他带走了奶奶的青春,更带走了奶奶的心。奶奶坚信,在每一个月圆之夜,爷爷一定在什么地方,和她看着同一个月亮,因为这是爷爷走的那天晚上跟她约定的,只是她当时没领会,可是后来她明白了爷爷的海誓山盟。奶奶跟我说:“月大如盘的时候,你爷爷挺乐呵,他是要和我唠唠嗑,我就告诉他儿子们好,孙女好,都好……如果下雨了,那是你爷爷想家了,我就告诉他,再忍些日子,香港都回来了,你也快回来了……”我感谢月亮,是你寄托了奶奶一生的相思之苦。
对于历史来说,50年弹指一瞬,对于奶奶来说,这50年是千年万年。
奶奶75岁那年,一次感冒使她的身体健康状况走向了下坡路。“你爷爷有文化……”这几句她念叨了一生的话语真的成了她的梦呓,在她最后的日子里,只要她出声,说的必是这几句话。当时,我已是人妻、人母,对奶奶一生的痛苦有了深深的理解,为了让奶奶重新好起来,我请了长假到医院护理她。
可是,奶奶并未如我所愿重获健康,于2003年农历六月十五溘然长逝。恰逢月圆夜,难道这是爷爷、奶奶、月亮共相聚首吗?临去时,奶奶惊喜地大喊:“你爷爷回来了!”我泪如雨下:爷爷、奶奶,你们从此——不再分离!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来生不喝孟婆汤
下一篇:云是伤心,水是泪盈——《云水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