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乡土,光耀兰台

情系乡土,光耀兰台

来情散文2025-04-22 07:28:27
冯道信先生是钟祥市乃至湖北省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和楚文化学者,曾担任过市文联主席和市作协主席。他对钟祥文化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对钟祥乡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冯道信先生是享誉荆楚钟祥乡土作家群的
冯道信先生是钟祥市乃至湖北省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和楚文化学者,曾担任过市文联主席和市作协主席。他对钟祥文化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对钟祥乡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冯道信先生是享誉荆楚钟祥乡土作家群的开创者,他情系江汉热土,锺情乡土文学。30年前,在先生的努力奔波之下,在湖北县市率先成立了钟祥县文学创作学会,后更名为作家协会,把我市热爱文学、热爱创作的文学青年和广大爱好者紧紧团结在作协周围,并多措并举促进和鼓励文学创作,在全市形成了浓淡的文学创作氛围,许多文学青痴迷文学创作,一心要在文学殿堂里一展身手,他们锲而不舍、不弃不离,园梦文学。作协的成立在钟祥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土为本,文学进村”是冯先生倡导的乡土文学创作理念和乡土文学的发展理念。钟祥的乡土作家大多是农民作家,他们一边种地一边创作,一边喂猪养鸭一边创作,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冲动,想把身边发生的精彩故事讲述出来与人分享,他们无意当大作家,只想做村里的书记员。钟祥的农民作家有梦想、有追求、他们“不迷信、不赌博,潇潇洒洒搞创作”,成为钟祥原野里一道靓丽的文学景观。
创办了《莫愁湖》杂志,精心打造了钟祥的又一张文化名片。冯先生说,培养文学新人没有自己的阵地不行,许多文学爱好者,只有首先将自己的作品变为铅字,才能不断地激发出创作激情。在没经费、没编制的情况下,早在1988年冯先生还是毅然决然,自筹经费,白手起家办起了《莫愁湖》,20多年培养了一批双一批文学新秀,刊物也成为湖北省知名文学期刊。
为大力培养文学新人,冯先生从乡土作家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于2003年与作家李文铭、王华俊等人创办了兰台文学院,自编100多万字《文学写作讲仪》由武汉大学博导审定,先后培养了3000多名文学青年,他们许多人毕业后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把文学的种子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冯先生还十分重文学从娃娃抓起,他大力倡导各中小学创办和建立文学社,在全国十佳文学少年评选时,钟祥先后有6个中学生成为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并有3名文学少年在中学阶段就出版个人文集,名噪一时,影响深远。
健全了作协组织体系。冯先生生前总是想把乡土作家队伍发展壮大,把乡土作家群的品牌做大做强。没有坚强的组织保证也是不可能的。他多方奔走,极力鼓与呼,在钟祥郢南、城北、汉西、客店老区和大型企业钟厦水泥公司建立企业作协分会。作协郢南分会真正成了农民作家之家,杨书义主席对当地农民出书提供保姆式服务,组织文友看稿改稿,向领导汇报和向出版社推荐,使郢南作者出书顺畅、创作开心。
打造了乡土作家品牌。冯先生是钟祥乡土作家群这一文化品牌的开创者和开拓者。先生认为乡土作家要成大器,就必须抱团发展,形成气候。作家个人要努力、坚守、潜心创作外,还要发挥群体力量和品牌效应。由于乡土作家的草根性,从知识的积累到写作技巧都显得不足和稚嫩。只有相互切磋,不断提高,才能有所作为。因而先生的弟子陈军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绿野纯情》当他一字一句都斟酌被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后,他不管是写报道还是向上汇报,都称这是钟祥乡土作家群出的新成果,而不谈自己做了多少工作帮了什么忙。而力推钟祥乡土作家群。先生坚定而又自信地认为,只要钟祥乡土作家群这个品版在,这个群体就会出文学大家、文学出巨匠。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播种就有收获,2006年9月19日中国作家网以“钟祥崛起乡土作家群”作了报道。同年中宣部简报作了推介。2007年3月6日,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带领专家到钟祥考察乡土作家群后题词:“民间文学,大有作为”。2009年,钟祥市文联被省文联授予“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先进集体。2011年钟祥乡土作家群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表彰。
在冯先生文学精神的影响下,钟祥乡土文化不断发展繁荣,钟祥乡土作家群硕果累累、誉满华夏。而今,钟祥全市共有市级以上的作协会员400多人,省级以上作协会员55人。许多乡土作家名扬荆楚,蜚声遐迩。如职业作家刘正权成为大陆首个小小说集在台湾出版的作家,并有作品翻译到国外,艾晶晶(匪我思存)被誉为“悲情王后”“中国电视剧女王”,其影视作品多次上央视并在各省卫视热播;刘琛琛成为继匪我思存之后第二个被文化公司签约的作家,作品一上市就远销美国台湾;饶秀珍在全国微电影界都有较大影响;陈军被媒体誉为中国农民百万字作家第一人;吴闲云的点评古典名著也引起一片好评;移民作家全浙林有移民代言人的美称;孙梅的网络小说先后被签约买断;沈传凤、邹小帆是活跃在江汉平原的红色农民作家。石牌横店的乡土诗人余秀华“火了大半个中国”引爆了媒体,搅活了诗坛,成就了钟祥文坛奇迹。
钟祥的乡土作家们扎根乡土,以“土”为本,身在乡土,立足乡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复兴钟祥文化的历史担当,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使命,以守望兰台的文化自信和坚守,以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不负时代的高尚追求,拿起手中的笔,来尽情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以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来回报对他们倾注无限关爱的党和人民。
冯道信先生对钟祥乡土作家和乡土文化的贡献功勋如兰台上的姣月,光华耀眼,照人前行。
江汉长流,先生不朽,乡土散发出迷人的文化芬芳,迸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为在第二届冯道信乡土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