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峰巡礼

崂峰巡礼

骑马顶包散文2025-02-10 09:52:47
“卓立应推第一峰,神鳌驾出巨灵通”是文人对崂山巨峰的传神描述。但在2003年之前,名闻寰宇的崂顶巨峰却一直没有对公众开放,巨峰之巅千百年来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了解它的人很少,慕名而来的游人只能在山的边
“卓立应推第一峰,神鳌驾出巨灵通”是文人对崂山巨峰的传神描述。但在2003年之前,名闻寰宇的崂顶巨峰却一直没有对公众开放,巨峰之巅千百年来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了解它的人很少,慕名而来的游人只能在山的边缘转一转,而后带着望山兴叹的遗憾离开。
对我来说,纵横崂山,唯独没有在崂顶山峰上转上一圈,而且听说上面的风光无限。因为光登上灵旗峰就已经疲惫不堪了,按我的体力再在崂山山峰上上上下下地转三个小时,身体肯定吃不消。端午节这天,我携夫人和朋友乘巨峰缆车上去,很好地保持了体能又节约了时间,便决定实现多年来的崂峰巡礼。
我们亮出获崂山“金点子”景区门票,然后乘景区的环保中型巴士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坐上上山的车便开始了崂山巨峰之旅,一路沿盘山道弯弯曲曲而上,山势算上巍峨、险峻,但是足以让人惊叹自然的鬼神工巧手,以及后天的人为雕饰,很是开眼,可惜不能下来走,车速度很快地就过了。车盘旋上行大概不到30分钟就到了索道上行位置。坐在缆车里很惬意,俯瞰山峰就像在飞机上的感觉,居高临下,一个个秀美巍峨的山头和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梢历历在目一掠而过。巨峰是崂山的顶峰,海拔高达1132。7米,在众峰簇拥下巍然屹立,显得尤其威严、伟岸,兼容“险、秀、雄、奇”为一身,岩壁上刻石“唯我独尊”,言其在崂山众山峰中获尊荣,是中国大陆紧靠海边的第一高山,号称“海上名山第一”。
巨峰景区是以崂山的最高峰为主体形成的风景游览区,景区的特征主要是高山区自然本色,充分体现了北方大山的粗旷和豪放,同时又不失南方山峰的俊美与秀丽。崂山以巨峰为中心向外延僻的四条大支脉,在这里组成巍峨壮丽的山岗风光,漫游并置身在崂顶,眺望那碧波万顷的黄海,一望无际,海岛如珠似玉般地镶嵌在蓝色的绸缎上,在明媚阳光的辉映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辉。一览那层峦竞雄、万峰争秀的山景,既有黄山“梦笔生花”的曼妙,又有张家界那“扩大盆景、缩小仙境”的气势,即使在盛夏季节我们仍领略到云海升腾的奇幻场面。据说到隆冬季节,又可欣赏到“银峰晶挂”的神话般景象,至于在峰顶观日出,我想那又将是一种美不胜收的迷人壮观画面吧。
而且,最令人称绝的是进入21世纪,崂山风管委以开发巨峰游览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建立了环顶石阶道路,其中有“八卦门”、“山门”等设施,还建有先天桥和“摘星”亭阁,游人们置身当中,在游览的同时领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崂山不像华山或泰山那样通往顶峰只有一条路,游览巨峰可以从东、南、西、北不同方向攀登。东路由上清宫或明霞洞上山,越过会仙山,穿过林中道路,就可到达巨峰。南路从流清河谷上行,沿烟云涧向北到寿阳宫,从寿阳宫北上2•5公里为明代的砖塔岭,再行1•5公里至黑风口,过黑风口、小风口、柬住岭,北上数公里就到巨峰。西路由旱河向东上行,经下十八盘到柳树台,自柳树台乘车一路向东上行,经上十八盘可到巨蜂。西北路由鱼鳞口往东南而上,这一条路虽然不是大路,但走起来并不困难,约行5公里即可到达巨峰。北路由蔚竹庵先向东朝明道观方向前进,行至路程中段折而向南至滑溜口,沿滑溜口再上巨峰,路程约5公里。
我们一行下了巨峰索道后,一路上行,路上天气忽阴忽晴,快登顶时没有去灵旗峰,而是左拐顺时针转崂顶的山峰环游。海上仙山崂山的最高峰巨峰是我国漫长海岸线上唯一的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峰,《齐记》曾记载“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只有登上巨峰,才能体会得更为深刻。往前面走围着崂顶山峰转一圈就是崂山的八卦门。下了索道上站,过了慈光洞、自然碑,就到了离门,左拐走不远是坤门,从现在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了沿峰四周800—900米高度海拔线上的巨峰游览区环山游览路了。从这里起步,按顺时针走,将分别通过坤门、兑门、乾门、坎门、艮门、震门、巽门,回到离门,站在“离门”向前看,便可以远眺巨峰那若隐若现的雄姿。按顺时针走太阳走我们也走,一路上从东转到西,再从西转到东,一路与太阳同行再走到头顶。这样,基本上我们是绕着阳光转,一路游览观光下来,照相摄影不会逆光。
巨峰沿不同方向延伸出五大支脉,每一支脉又分成多个小支,自然形成了与主峰相呼应的八个山口。后来请中国易经学会会长刘大钧对巨峰实地考察后,大钧先生发现八个山口所在方位正好与中国古代五经之首哲学巨著《易经》理念中的“九宫八卦八门”八卦方位不谋而合。刘大钧先生说“巨峰的几座山峰,无论从外观形态还是从内在气质,都很自然的和后天八卦相符,是完全的天人合一”。据此,巨峰游览区建造开辟出了“八卦门”、“天地淳和”山门等,大大深化了道教历史名山崂山的文化内涵。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正好与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妙合,它赋予了崂山真实而深远的灵魂,使大家在解读崂山自然景观的同时,又可解读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翻开崂山这部久远的历史长卷,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易经•系辞》说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竟与天地沟通得这么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竟然具有这么伟大而深远的意境。这神奇的景象,让我们今天能穿越历史隧道,沿着巨峰的游览路去寻觅古人文化理念的产生与发展的足迹。有人说崂山是青岛旅游的灵魂,而崂顶巨峰又是崂山的灵魂。“八卦门”就是体现崂顶在旅游价值、文化与美学内涵等方面意义之典范。
走过栈道,往前走走就是乾坤洞,途中向西面的山峰眺望,山峦重叠连绵不断,近山远山深浅不同,山坡上开满了白色、黄色、粉色和红色的山花,山花烂漫漫山飘香,引来飞蝶和蜜蜂围住花蕊上下翻飞忙个不停。“快看,前面就是铁索桥了!”有人说。我抬眼望去,一座雄伟的铁索桥飞架两山之间,走上去很稳,走到桥中央向下俯瞰令人晕旋。再往前走就是“兑门”了,穿过兑门我们很快又到了“乾门”,在那里观望了非常逼真的“五指仙峰”,稍加停留吃完午饭,我们便向慕名的“观景台”进发。一边走一边从山峰向下眺望,辽阔的山涧看上去顿时令人觉得心情开朗心旷神怡,同时也能看出来崂山的特点就是山上绿色植被比起南方的山较少一些,相反的是山上的奇妙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