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央
  阳光,肆意地释放着热情,一夏。似乎有泛滥之势。“凡亚比”携来凉风,捎来骤雨,因了台风,浓了秋意。于时节,感觉总是钝化的。早在端午之时,月饼的广告已如小荷般初露尖尖角。而后,广告的数量与频率与日俱增,渐
              阳光,肆意地释放着热情,一夏。似乎有泛滥之势。“凡亚比”携来凉风,捎来骤雨,因了台风,浓了秋意。
于时节,感觉总是钝化的。早在端午之时,月饼的广告已如小荷般初露尖尖角。而后,广告的数量与频率与日俱增,渐次大行其道,趋白热化了几欲满了荧屏。感觉只搁浅在变化规律上。直到昨儿下楼取邮件,接过弟弟邮来的月饼,似乎才真切地闻到中秋的味道。电话里批判弟弟形式大于内容,但感觉可以确定是温暖的,特别是看到妈妈那一脸的笑意。没能回家过节,邮份月饼类的,还是很有必要的。
旅居在外的姨妈回乡过节,早上,踏着晨风,陪同妈妈访姨妈。乡间小路上,很安静。早起的鸟儿扑哧着翅膀,间或夹杂着几声犬吠,可以清晰地听到附近顽童的嬉耍声。走过一长者,赤脚,卷裤脚,手提豆浆油条。力透自然,神传悠闲。许是庙宇重地,不时地有提篮人经过,檀香斜逸而出,如同调皮的孩子从篮子里探出头来,或者它也想尽情地呼吸清新空气。提篮人沐浴着晨光,从容缓行,脸上写着淡定,与身旁那如同工艺品般精致的篮子近相辉映——和谐。看得入神,似是误入桃花源。那是怎样一幅剔除喧嚣之外的平和图,此境想延,虽无意虔诚,但可染平和。
妈妈说起:月怕十五,年怕中秋。似是物质匮乏时代的旧事,只供偶尔翻阅的史册。但随着“剩”时代的“剩行”,旧事物也被赋予新涵义,年关增新项目。
举头望月,未见。许是云层厚,许是嫦娥累了,不与我辈见。
关于中秋的传说,版本甚多。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广为流传的当属嫦娥奔月。
嫦娥的寂寞,从来只是臆测。但看,贵若天子,唐玄宗都只能徘徊月宫外,听得仙声婉转,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忆曲谱《霓裳羽衣曲》。月宫里乐音清丽奇绝,婉转动人,嫦娥许也自得其乐,无关寂寞。
李商隐有《嫦娥》,李白有《月下独酌》,张九龄有《望月怀远》,苏轼有《水调歌头》,关于月的千古佳作无数。看了中秋晚会,才知道原来与月沾边的歌曲也不少。嫦娥似乎肩负重任,文艺创作来源需要她,文化底蕴打捞需要她,历史传承美好需要她,高科技发展需要她(嫦娥一号、二号、N号)……
八月央,与嫦娥仙子真诚道声:您辛苦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