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民无赖
今日读陈舜臣《隋乱唐盛三百年》,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设伏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骨肉相残,刀光剑影,令人心惊胆战。细看李家形势,很容易就能发现夺嫡之事不死不休。李建成天生长子,中国自古立长不立幼,建成
今日读陈舜臣《隋乱唐盛三百年》,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设伏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骨肉相残,刀光剑影,令人心惊胆战。细看李家形势,很容易就能发现夺嫡之事不死不休。李建成天生长子,中国自古立长不立幼,建成占据天时,又拉拢了弟弟李元吉,许诺他将立为皇太弟,百年之后由元吉继承皇位,由此李元吉对太子死心塌地。这两人打仗不如李世民,但长处在于善于结交后宫各嫔妃。由于李渊好色,后宫嫔妃皇子极多,但其余皇子大多年幼,没有夺嫡的希望,所以这些嫔妃也有结交未来皇帝的需要,和李建成李元吉等一拍即合,天天在高祖李渊耳边说李世民的不是,导致李渊对李世民的印象越来越差。
李渊是个没主意的人,传说太原起兵是受了李世民撺掇,他早就许诺李世民夺取天下之后将立其为太子。唐朝建国之初,李渊似乎有此打算,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扫平王世充,窦建德等地方势力,军功无人可比。李渊先后封世民为司徒、尚书令、中书令,最后创造一个“天策上将”的名头,并给了他开府养士的权力。李世民历经血雨腥风,又获得了这些官职,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和李建成分庭抗礼的实力。虽然后来李世民在李渊面前逐渐失宠,府中一些谋士如杜如晦、房玄龄等也被调走,但他手下依然有多名猛将可供驱使。李家的流血悲剧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如果李渊改立李世民为太子,或者彻底罢黜李世民,让他在政治上一蹶不振,都可以改写历史,可是这个和事佬总是抱着幻想,希望二人相处融洽,共建和谐社会。一山不容二虎,两个野心极大实力又极强的人同时留在长安,必然要爆发一场血战。
李世民这样军事才能和人望都很高的人,即使李建成顺利即位,他也不会甘于偏安一隅。明代的朱棣就是一个典型不甘寂寞的例子。李建成集团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企图让李元吉趁着去打突厥人的机会把李世民手下的将领调光,彻底斩断他的羽翼。正是这一步棋迫使李世民下定决心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从这个角度来看,李世民在政治上似乎已经败给了李建成,唯有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一条途径。
我不相信李建成企图毒杀李世民的鬼话,李建成当时已经处于上风,李世民秦王府里的文臣武将被调得差不多了,他完全可以把李世民当成一个软柿子来捏,没有必要再去暗杀他,授人以口实。李世民实际上是个相当恶劣的人,相当于两个人吵架,眼看着吵不过了,便从怀里掏出一把尖刀来。多年以后,毛泽东在政治上斗不过刘少奇的时候,也干出同样无赖的事情来,祭起文化大革命的大旗,把这些政治对手一脚踏在地上。
回到李世民的时代,要干掉两个兄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知道对方也有私兵,如果明刀明枪干起来,京城禁卫军也不是吃素的,必然会来搅局。于是李世民决定打埋伏,他非常狡猾,政变前一天找李渊诬陷李建成和李元吉想造反。李渊这个和事佬又想和稀泥,第二天便找来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让他们和李世民对质。然而李世民早料到这一出,埋伏了数十人在玄武门边,后来发生的事情人人都知道,不用多说。杀掉兄弟后,李世民顺便派尉迟恭进宫,从此李渊也成了摆设。
顺便说说玄武门的守门将领,本来他是太子的人,被李世民策反。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进玄武门,大门就被锁上,身后的亲兵全都进不来,这成了一场人数悬殊的战争。可见有时候关键地方就那么几处,一旦错了再也没有挽救的机会。
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先下手为强的重要性,时间地点人物都由李世民进行设定,结果也差不到哪里去。在此之后那么多年里,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看到过如此精准而酷烈的军事政变。玄武门一战开启了唐朝如同乌托邦一样的黄金时代,人们如今只记得唐朝的大国气象,忘记了那个血迹斑斑的伟大开局,它和唐诗一样,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标志。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想将那朵小花插在头上
下一篇:取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