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祝宝玉老师的文章有感
近日,在《颍州晚报》百姓记事栏目中,读了祝宝玉老师的随笔《比惨》感慨良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评优秀老师,本应是以老师的教学成绩和自身的业务水平为依据,一个额外的演讲,让人钻了空子。以自身的惨状和眼泪
近日,在《颍州晚报》百姓记事栏目中,读了祝宝玉老师的随笔《比惨》感慨良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评优秀老师,本应是以老师的教学成绩和自身的业务水平为依据,一个额外的演讲,让人钻了空子。以自身的惨状和眼泪,赚取了评委的同情,让真正的优秀者理所当然地把名额让跟了并不优秀的人,这是评选的不公和悲哀。况且那些煽情的说法,总让人感觉到特别的虚假,他们那些所谓的事迹我是不敢苟同的。也许最近看多了教育方面的文章,对一些传统的做法有了新的理解。
比如:带病工作十多年,从来没落下学生一节课。我想:太假了吧。既然病了,就要去医治。十多年没有医治好的病,就不会是大病。真病倒了,就无法上课。真的是大病,直接就病退了。一个人病了十多年,仍坚持工作,看似感人,明眼人一听就假。要不,显得领导太不近人情。人家都病十多年了,领导还怎么能让他一直上班。要不,就是他自己太不爱惜自己。都病十多年了,应该住院医治。因为只有爱惜自己的人,才能教学生爱惜自己、爱惜别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期的病人,身体不好,就不会有充沛的精力学习、备课、教学,如此下来,会贻害学生。真病十多年,没落下一节课是不现实的,要不就没有什么大病。而哭哭啼啼的往自己脸上贴金,这样弄虚作假的教师没有资格优秀。
又如:儿子生病和手术后没在家照看,以致儿子落下残疾。我想家里总不会就他一个人会照顾孩子,儿子的残疾是医学的失误,与教学的优秀与否扯上关系有点牵强。不缺课是每个教师应尽的本分。况且他离家也不会有多远,家有病人也不会放心地多少天不回家一趟。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自己的骨肉都漠不关心,他不会成为优秀教师的。因为他不会全心全意地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外地的教师不知与内地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如今交通如此方面,而一年只回家四次。教师可不是现役军人,寒暑假和其它节假日都可以回去。甚至每天都可以回去,我每天上班骑上摩托也走百余公里。即使家在北京,一夜到了,每周末来回也不耽误工作。怨不得老婆跟人跑了,儿子不亲近了,一个不顾家的人,没有了家的概念,家也不会要他的。对家庭没有责任感、义务感,对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优秀就成了纸糊的灯笼。家里还有孩子,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是家长推卸不了的责任。一个人长期不回家,缺乏教育的孩子成长是有缺陷的。孩子不仅仅是家长的孩子,也是社会的孩子。培养好了,是对社会做了贡献。培养不好,祸害的还是社会。
还有一位,每月的工资90%资助贫困大学生,10%的工资我以为是不能养家的。即使你200%的愿意,家里的老婆孩子不能去喝西北风,他们绝对不愿意。剩下的工资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每天只吃青菜馒头,那么,青菜一定是自己在校园一角开荒种的,馒头是自己开垦的土地种了麦打面做的。如此因饥饿而晕倒课堂上,这样的天方夜谭说给鬼也不会相信,因为不是饥饿的时代。忍饥受饿、营养不良,没有精力去备课、去教学,这样的老师敌得不了学科教学成绩年年全县前三名,又有教学论文多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教师。
读此文,多数教师把评优的功夫用到了功夫外,取得异常的成功,而不是用在钻研教学上,真让真正的优秀者无地自容。
2014-8-29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情郁结于心,欲诉听者何人
下一篇:纪念我的爷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