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王祥夫看山西作家
  和山西情有独钟,还得从1992年我刚刚接触电脑说起,一上网,就加来了一个山西网友,她也算是文学爱好者吧,听她说经常写点什么,于是,我说你们山西有个王祥夫很厉害。她说,错了,是你们东北的,祖籍辽宁抚顺的
              和山西情有独钟,还得从1992年我刚刚接触电脑说起,一上网,就加来了一个山西网友,她也算是文学爱好者吧,听她说经常写点什么,于是,我说你们山西有个王祥夫很厉害。她说,错了,是你们东北的,祖籍辽宁抚顺的。果然是。我不是作家,也不是评论家,更不是名人。我是一个读者,只能是从读者的眼光来看山西作家而已。
打哪说起呢?从《小说选刊》开始吧。
我不订《小说选刊》,也不订《小说月报》,更不订其他书刊了。我买,但不是全买。当然是指文学书籍了,那些浩如烟海的书刊是买不全也买不起的。
我不订《小说选刊》,买《小说选刊》,我有两种情况不买,一是《小说月报》和《小说选刊》所选的文章多是撞车的不买。二是上面有我不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不买。不喜欢,指因为看了他们几次的作品,没有一篇让我喜欢的。我知道,我可能是偏爱,偏爱就偏爱吧,谁没有一个自己的偏爱呢?
《小说选刊》我很挑剔,原因是这本刊物一直在变,这大概要从中国作家协会把刊物停了之后。当然主编的愿望是把它办得更好,更适合读者,但往往是事半功倍。比方说,《小说选刊》的定位,我认为应该定位成一个大家刊物,怎么说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结果主编非要把它办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刊物,谁有什么办法呢?像这么一个刊物,怎么能发表小小说?小小说原本就有小小说的许多专门刊物,还有那么多的报纸,还有专业很强的小小说选刊,你非要弄,能适合你的形象、品味吗?再说那些稿签,有那么必要篇篇都弄出来一个吗?读者是幼儿园的?非得你领读?作家王祥夫说,小说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迷宫,需要读者在里面走来走去,想来想去,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了那么一个出口,但你那个出口和别人的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你出来了,也发现别人纷纷的出来了,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出口,这才是小说。我每次看到《小说选刊》上面的那些稿签就像看见膏药或像看见一摊一摊的狗屎,十分的生气。听说,还有人请付秀莹把那些题签编辑出版一本书来,不知道这样的人怎么想的,难道就喜欢吃人吐出来的馍?另外,还有那个“说话”,也没什么意思,感觉不那么有必要。一个好刊物靠的是作品说话,而不是你主编说话。最近还好,把那个“争鸣”也拿下了,这下像一个大家刊物了。
买回来2011年第十一期《小说选刊》,我是匆匆忙忙跑回寝室的。每次一买回来就急不可耐,什么事情都放一边去,看小说。和往次一样,我先浏览一下报刊选目,之后从最后一篇看起。这期的最后一篇是《白袜子》,我是一口气读完,读完还是感觉没有读完,总感觉里面还有什么没有看。那感觉就像进了一家从没有去过的超市,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好东西多得没有时间看完。
杨遥的这篇小说,我读了两遍半,那个半遍,是我读着读着来一个朋友,打断了,放下之后没有接着读。我感觉还得读,读,一定抽时间再读。前面说了,我不是那些和考古一样的评论家,把一篇文章像挖祖先坟那样一样不少地一样一样地翻出来,翻得连作者本人都惊讶,惊讶自己怎么没有想到的他们怎么知道。我只知道,只要让人喜欢读,就是好作品,就是好小说。
其实,在看扬遥的这篇作品之前,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写手,看完这篇让我拍案叫好的《白袜子》,我才想起看看他以前都在那里发表作品了。于是,翻出来那些以前的《小说选刊》,浏览一下报刊选目,好家伙,这才知道,这个扬遥的作品屡屡出现,而且,不仅仅是四处开花,到网上一收,才知道还到处获奖,这使我不得不去关注。
由关注扬遥的作品,才知道,山西的作家队伍十分壮观。随便找出来几个当今活跃在文坛的作家,其中就会有山西的作家。看一眼就是一串,手指、王宝忠、闫文盛……这才知道我以前读过作品的作家中,原来有那么多人是山西的作家啊。
多年前就看过葛水平的小说,印象很深,一直不知道她是山西的,或说是没留意她是山西的,通过了扬遥,通过了网上了解,这才知道她不仅仅是山西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个写中篇小说的作家,并且,很厉害。但我对中篇小说不太感兴趣,后来就渐渐的不看了。还有一个小岸,看的也是她写的中篇小说,在《中篇小说选刊》上看到的,《咫尺天涯》,写的不错,里面的故事、人物刻画的都不错。
短篇小说目前活跃在文坛的有刘庆邦、范小青、徐岩、王祥夫等人。还有几个人,他们的短篇小说写得很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安忆、魏微、温亚军、裘山山。
王安忆的小说,短篇的我见过不多,但印象都特别深刻,像她写的知青参加婚宴的那篇,写化妆间的那篇,还有一个写发廊的那篇,都记忆非常清新。她的文章写得语言厚实,内容也厚实。读了之后总要吧嗒吧嗒嘴,有味,而且余味不尽。
裘山山的短篇小说,写得平实,每一篇看完都感觉很全面,似乎哪哪的都写得那么让人感觉入镜,一时走不出故事情境。我只是感觉写得好,什么也说不出来。徐岩的也是,他的小说也那么篇篇让我感觉就是好,别的说不出来。
刘庆邦的短篇小说,我读的不少,凡能看见的都读了。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凡我看见的给我的感觉是“泥土“味浓厚,细节刻画的经典,每一篇读后久久不忘。
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写得鬼异,每一篇都是那么的出新,让你总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下赞不绝口。魏微的也写的特别好,尤其是《姐姐》的那篇,写法好,有自己的风格。
要说独特的,还是山西的作家王祥夫的短篇小说。
王祥夫的短篇小说,每一篇,我读着就是和上述的那些作家的作品不一样,能一读就区分出来。他的作品里有一个我说不好的东西在里面,要说是篇篇以细节取胜,不准。要说篇篇方法一样,也不准。反正是读着感觉好。一个好就说明了,什么还能超过好呢?有必要考古那样挖掘吗?甚至硬要挖掘出来一些什么什么什么的什么。有时候挖掘的东西,作者都看傻了,,我是这样想的吗?没有啊,但为了满足那些挖掘的人,就只好默认了,不默认又怕人家说你水平低,真是不得以而为之。
所以,我不想说那么多,当然,也是我没有那些考古评论家厉害。没有人家认识的高深,没有人家认识达到的那样高度。所以才不敢说,怕说了脸红,怕自己心跳。
虽然,不敢说那些,但我敢说的是我最近,最近我总在想,想山西的作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农历二月十九,朝拜武当
下一篇:真爱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