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名人

争名人

彝数小说2025-05-22 07:07:09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忠臣,深受后人敬仰,各地都以拥有诸葛亮为荣。很多人想法子将当地风物传说、名胜古迹,附会在诸葛亮身上,立块碑,建座牌,一则以示纪念,二则为地方增光添彩。至于这些传说、故事、历史遗迹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忠臣,深受后人敬仰,各地都以拥有诸葛亮为荣。很多人想法子将当地风物传说、名胜古迹,附会在诸葛亮身上,立块碑,建座牌,一则以示纪念,二则为地方增光添彩。至于这些传说、故事、历史遗迹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明白,常常为此引起争论,湖北人和河南人就是一例。
湖北人说,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没有住过南阳卧龙冈。河南人说,诸葛亮隐居在南阳卧龙冈,没有住过襄阳隆中。双方都说得有根有据,指责对方弄虚作假,强拉名人装门面。有的争得面红耳赤,有的闹翻了脸,邀群结伙上和衙门打官司。
这年,有个襄阳人当了南阳的刺史。他一上任,当地人就找上衙门,说:“入乡随俗,你当了南阳的父母官,就要为南阳的百姓作主,你得承认诸葛亮隐居的地方是南阳卧龙冈,不是襄阳隆中。”刺史明白,这是出马遇上当头炮,万一错走一步,犯了众怒,以后休想在南阳呆下去。他想了想答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一定秉公处理。”
襄阳人也赶到南阳找他,说:“亲不亲,故乡人,不要扳着拇指往外掰。你得承认诸葛亮隐居的地方是襄阳隆中,不是南阳卧龙冈。”
刺史心里更明白,这是故乡人在将他的军,如果错走一颗棋子,别说从此难回故里,恐怕连他家的祖坟也保不住。他想了想答道:“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我一定秉公而断。”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刺史的答复很快传到了对方耳里,他们的心里打起鼓来了,不知刺史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怎么刀切豆腐两面光?难道他想推推拖拖耍滑头,永远留下一本糊涂账。
南阳人忍不住了,拥到刺史大堂,质问他是心向朝阳还是襄阳。襄阳人也等不及了,赶到刺史大堂,质问他是心向襄阳还是南阳。双方针尖对麦芒,都要刺史当堂断个清楚明白。
刺史不急不恼,乐呵呵地笑道:“争得好,争得好!人人都爱忠良臣,个人都要诸葛亮,这心意实在太可贵了,好!我这就给你们拍板定案。”刺史立即升堂,喊道:“来人!快拿来文房四宝,本官要……”“慢……”襄阳人和南阳人懂了,他们都担心刺史判决,白纸黑字定下案来,再也洗刷不掉了,万一判得对自己一方不利,倒不如仍象现在这样,糊涂官打糊涂百姓,留下一本糊涂账的好。于是,双方互递眼色后,齐声说道:“大人,这官司我们不打了,你就别费心了。”
“谁说不打了,你们不打我打!”众人见大堂里突然闯进了一个人,惊诧地问:“你是……”来人自称是沔阳人,他说:“你们襄阳人、南阳人还好意思为诸葛亮争来争去,诸葛亮不过是在南阳生,襄阳长,可他成家立业却死在我们沔阳。”襄阳人、南阳人都说沔阳人信口开河,胡编乱造:“你说诸葛亮在沔阳成家立业,有何证据?”“有!”沔阳人胸有成竹地说:“沔阳州很早就流传着诸葛亮到沔阳招亲,与沔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丑女喜结连理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沔阳很早就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还有,沔阳城关有座读书台,那可是诸葛亮与黄丑女攻天文、学地理、钻究木牛流马的读书台啊,这就是证明。”
襄阳人、南阳人听沔阳人说得有根有据,也无话可说了。只好对刺史说:“诸葛亮生在南阳,长在襄阳,成家立业在沔阳倒是实情,这官司就别打了吧!”“要打,我定要给你们判个明白。”刺史俯身对着公案,展开纸,提起笔,龙飞凤舞,挥挥洒洒写了起来。“三阳”人的心全提到嗓子里了,禁不住挤到案前,仔细一看,大伙心上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原来刺史写的是副对联:
心在朝廷,无须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这阳那阳。
横副:英灵永存人心间
“三阳”人心里亮堂了,是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全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后人这里建这个祠,那里建座庙,都是为了纪念他,让他永远活在世人的心里。至于他隐居在哪里,实在没有必要去认真计较,硬要争个你输我赢。众人感谢刺史站得亮,看得远,判得好。从此,“三阳”人再也不为诸葛亮隐居处争吵了。
时至今日,襄阳隆中,南阳卧龙冈,沔阳城关,都是纪念诸葛亮的胜地,三处都有人瞻仰凭吊,这还得益于那位不知姓名的南阳刺史,给后人留下的“糊涂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