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傅江宁其人其字

当代书法家傅江宁其人其字

牛步化杂文2025-10-14 12:18:57
山水之美,养育奇秀之人。湘中邵阳,有雪峰的高峻,有崀山的秀丽,有资江的清迈。好山好水,养育了一代代邵阳人。傅江宁,就是这山水养育的佼佼者。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追求,成就了他的梦想,促成了他的成功。他集书
山水之美,养育奇秀之人。湘中邵阳,有雪峰的高峻,有崀山的秀丽,有资江的清迈。好山好水,养育了一代代邵阳人。傅江宁,就是这山水养育的佼佼者。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追求,成就了他的梦想,促成了他的成功。他集书法家、文学家、楹联家于一身,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他以湘中人特有的坚持,固守着中华古典书艺的本色,默默追寻着、默默耕耘着那一方自己眷恋的领地——草书,澄心思运,纵心奔放,卓然有成。
傅江宁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生在繁华都市,长在贫困乡村。本来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命运之神却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如野草一样在贫瘠的田间山野艰难成长。他4岁上学,12岁失学。初中毕业,开始自己谋生。在农村,他一待就是30载,从事过泥工、瓦工、石工、药工、伐木工、放排工、装卸工等多个工种的苦力活,学过武术和中医。有过两个人抬过600斤的经历,也有过一个人独闯西北的传奇。曲折、苦难的生活,没有压折他的脊梁,相反更让他坚定。他一直坚持自学、坚持练笔;获得了大专学历,1985年被招入税务系统,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得到领导的信任,获得省市各种荣誉。
苦难磨练了他的个性,培养了他追求艺术最高境界的意志力。他的书法逐渐成熟,不断结出硕美的果实,作品在很多高规格的大赛中获奖。他获得的奖项主要有:2008年国际书法美术作品大赛获金奖,迎奥运聚民心中国奥运年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一等奖,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书画系列展览一等奖,“1978——2008·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中老年书画作品北京邀请展”金奖;黄山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金奖,被组委会授予当代著名艺术家称号;“1978——2008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3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被组委会授予求真务实艺术楷模称号;获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二等奖,作品入选《第四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作品集》;获迎奥运海峡两岸中国书画邀请赛中获银奖,作品于2009年1月在台北展出;获第二届“民族情”全国书画艺术大赛获、第四届“中华杯”全国新北京新奥运书画大展、“凝聚华夏情·赤子爱国心全国美术书法作品邀请展”、中国·呼和浩特第九届昭君文化节系列活动“第一届当代书画作品邀请展”银奖。
对于一个第一学历只有初中水平的人来说,要在书法艺术上有所造诣,甚至于取得不菲的成绩,根本的途径只有执着于学习。他7岁开始习字,其父傅舒湘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初学柳楷,继学行书,后攻草书。草书远学王羲之、鲜于枢,近习邓散、于右任。开始以临摹、自学为主,30岁进入国税系统前,他已经是当地农民中颇有声名的草根书法家了。成了公务员,特别是从县里考入市里后,他的眼界开阔了,要求也更高了。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写写画画,个人的感悟思索;他需要高明的老师的指点。于是他拜著名书法家杨宗干先生为师。杨师是一位很开明的老师,从一开始,他就要求傅江宁“不要模仿他的笔路,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追求。”将自己的书艺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杨师那里傅江宁吮吸到了草书创作甘甜的乳汁,从此他更是将书法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不懈追求,日日勤练。
傅江宁遵奉着这样的人生信条:强暴不畏、弱小不欺、非财不取、非理不为、真诚正直、乐善重义;生活简朴不讲究,但很洒脱、很自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两袖清风度平生,天马行空也足意。”这个人,就是亚里斯多德所说的“Athis(这一个)”。“Athis”的意思就是“个别的且数量上为一个”。傅江宁就是“这一个”。文如其人,书也如人。欣赏林散之的草书,我们会感到宁静淡薄优雅从容;看徐渭的狂草,有时我们会感到窒息,因为作者的心境的狂躁。品傅江宁的书法作品,我总觉得他在蘸墨挥毫时脸上带着凝重庄严的神态,像是在严肃认真的构思,追求某种意境似的。于是落笔之后,显现出一种雄拔气象。这种境界、这种气韵符合古人对书写心境的描绘。“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且如铸铜为镜,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虞世南《笔髓论》)心态,或者说一个独特的人生,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看法,人生态度、理想与志向,甚至包括审美的心理。傅江宁书法作品所表达的就是这种“态度”。
一副好的书法作品,其创作的过程是认知、融情、忘我的过程。认知,就是对客体的认识、了解,掌握其形态、笔画、构字特征;融情,就是在认知的过程中,不断注入书家对文字象征意义的体验、情感,使简单或复杂的笔画结构,成为表情达意的载体;忘我,就是书家自己的感觉、感情、思想与字融为一体,物我两忘,主客一体。傅江宁书法创作的过程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傅江宁写字,临写前,往往要仔细观察、体会字的结构特点,默熟于心,形成某一种飞动的意象,“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才开始握管挥毫,即刻而成。这和他从事文学创作的道理是一致的,构思、酝酿,形成形象,产生冲动,乘势而发。因此,用笔的顿挫、郁屈、周折、抑扬、藏出、垂缩、往复、逆顺、盘旋都能恰到好处,使每一个字、每一行字达到理想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一般人在欣赏傅江宁书法作品时,常常可以获得三种境界的审美体验。第一种境界,是看得懂。一些书法家单纯追求怪异、标新,以叫别人看不懂、读不通为追求,认为那就是书法艺术。其实不然。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要有读者的。读傅江宁的作品,我们感到平实、觉得眼熟。第二种境界,是提神境界,让人看了就能够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心为之一动。第三种境界,就是让人物我两忘,这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欣赏他书写的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绝句,我们的神思即刻飘逸于青山绿水、浩瀚长江之中,忘记“此身在何处”。这样的境界,没有书家忘我的融情,高妙的追寻,是很难做得到的。
现在有一些书法作品,看上去是草的“很可以”,无论是正眼看,还是斜眼看,都只觉得笔画弯弯曲曲,草书所追求的那种灵活多变、简约连绵荡然无存,却名之曰:创新。其实任何创新都应该根植于传统,是在对已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