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生命感悟生活

认知生命感悟生活

蚯螾杂文2025-12-07 01:14:05
最近,有幸读了《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感触很大!整个颠覆了人们固有的对生命的认知与现实的生命价值观!南怀瑾大德从生命科学的认知科学的角度显浅易懂的阐述了生命本然的奥秘!见解
最近,有幸读了《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感触很大!整个颠覆了人们固有的对生命的认知与现实的生命价值观!南怀瑾大德从生命科学的认知科学的角度显浅易懂的阐述了生命本然的奥秘!见解超群,思想深邃,读来醍醐灌顶,发人深省!突然发现生命科学的无限与自我个体认知的局限!
我们凡夫认为宗教的定位,则是要人用苦行来洗清前世今生的罪孽,以求灵魂的最终得救。导引人类灵魂升华的宗教,是超越任何世间的法则的,正因为人类存在着这些规范心行的理念,人类社会的运转才不至于完全偏离正常的轨道。宗教也是针对人性的,只有正视了人性方方面面的或美或丑的现象,并通过人类自身的不断觉悟,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够越来越和谐。
卡夫卡《审判》中的K先生的原罪意识,表现了人类无法超越的作为人的自身的局限,就是人的善与恶的不可确定的因素。人是非常脆弱也是非常无定性的,具体的个人由于生活际遇的不同,对于外在环境的反映就迥然不同。或者因为你的得势,就可以蔑视践踏别人作为人的应有的价值和尊严;或者因为你的失势,就产生出希望得势的权贵们尊重你的应有的价值和尊严。K先生这样的小人物,因一件跟自己毫不相关的案件,居然产生了与此密切联系着的负罪中的大恐惧,以至于整个地崩溃。这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都不可能摆脱随时随地的恐惧心理压制,而我们内存累劫以来的负罪感,极有可能就导致了我们会在某一个时间积点,因某一个跟自己毫不相关的事件因缘,就莫名其妙地牵涉了进去感触深刻,甚至成为事件不能释然的罪过承担的果报。生存的压力,社会非正常的风气,由此所形成的大威压,就能导致若干卑微的小人物在焦虑中扭曲了自己的人性。契诃夫小说所展示的那些卑微的小人物,跟卡夫卡《审判》中的K先生具有差不多的命运。现存生命构成了一个不敢深思的现象正如南老所言:“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去……”
刨析,究竟人类在刨析着自己,还是冥冥中的主宰在刨析着人性。人类的善恶,崇高与卑下,觉悟与迷惑,其间一定存在着让我们凡夫永远也无法超越的屏障,我们总是在困境中恐惧又迷茫地谋取自身活着的理由与权利,实则经不起追问与推敲。由此,二十一世纪导引出比癌症、艾滋病更可怕的幻想心理病及精神病!认知生命的来源、能源,主宰生命的趋向和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变成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小到个体生命的认知,大到人类、地球、宇宙的认知这些都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
综观生命科学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多年前《入胎经》(简称)中就有详尽阐述,经现代医学科学论证确凿无疑。南老所述:“一个人的个性与思想是自己带来的。遗传基因与后天教育只占百分之十几,就算孪生双胞胎也各有不同……尤其现在的后天教育,一个学校只是教授知识的机构,真正的教育不单是吸收知识,一个人的人格思想以及道德的完善,靠知识是转变不了的。”“我们分析世界上每一个有成就的人,从他年轻时的幻想就可以看出他未来的方向。”所以,两千年以前老子就主张因势利导,教育该根据个性趋向施就“性向教育”。而人道人心的本位是生命的根本,心念、道德、行为是人围绕生活坚定活着的中心思想!
认知生命,其实生命包含两个层面:生存与生活。现代物质科学的发展,精密科技的发达,工商业流通的进步给人类生活上带来许多便利,却没有给我们人类带来福泽,反而造成躁动与不安。“人类在这个科技文明的社会里的生存,在全球受经济金融风暴影响的环境中活着,大家只为了追赶生活而忘记了生存”。应用科学和精密科技的发展成果本身它没有错,可一味的“消费刺激生产”驱动,将生存生活的理念彻底引到奢侈消费的方向,助长人心膨胀,攀比风行,使大众深感生活压力代价太高,活得很累很辛苦很烦恼,全人类都被催眠了。忘记了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文化思想与精神中心完全荒芜,生存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全然被颠覆!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表象的歌舞昇平,已经将人心中本有的良知良能泯灭得没有了一点影儿,人们已经将自己的身心整个地倾注于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享受的追求上了,我们的崇拜对象已经转换成了对那些假冒伪劣英雄的崇拜,已经转换成了对那些唯利是图的中看不中用的所谓明星与名流的个人崇拜,与上世纪文革领袖崇拜如出一辙,其性质尤更为甚,都是全民奴化媚俗心行的大展览,只是对象不同而已。现在有不少人认为传统道德教育只是说教,没有实际意义!因为人格养成的培育和思想层面的奠基是需要一个积淀转换的过程,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还不如紧紧抓住拥有的东西尽情地享受,及时享乐主义已成风行!极少有人将作为自我心性约束的内在修养意识化为真实的行为!现实生活之所以让人们感觉厌倦和失望,是由于很多人对于长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虚假道德宣传及言不顾行者,久已心生厌恶,于是本能地反感“道德说教”,当“真实和真诚”成为稀缺资源时,并不高尚的现实主义即被认可!这确是物极必反的一种体现!
岁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我们跌跌撞撞地行走在各自的生命里,情如潮水,潮涨潮落,人如浮萍,缘聚缘散。我们生活的世界并非天堂,虽然人们都希望祥和安宁的生活,但事实上生存的环境里充满着自私、贪婪、攀比、欺诈、嫉妒、残酷与恐惧……所有琐碎的负面压力与情绪很轻易地就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紧张、分裂与不安,这种群体性的自私与平庸所导致的社会分裂,现象乖张绝非简单的反思与学习所能抚平的。需要整个人类文明对现状的认知觉醒与人心的彻底扭转才能逐渐改善!
悲壮崇高,其实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敢于蔑视权贵的智者圣仁自我献身的英雄情结!什么是英雄?一如释迦牟尼,基督耶稣,穆罕默德,一切以人类永久的和平为要务的智者,才是真正的英雄,绝非依靠武力才成英雄。那些如希特勒似自我膨胀的唯意志行为,恰恰证明了他们面对纷繁复杂自然现象的不自信。佛陀释迦牟尼在恒河边抛弃一切世间荣华富贵长达十二年的苦苦求索得证菩提;基督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穆罕默德在山洞里苦苦寻觅真主的启示;司马迁、曹雪芹、卡夫卡先生们的对重重围困的大势执着的突围,都是一种悲壮崇高的英雄之举。宗教以身处纷乱之源舍富贵、习苦行反观生命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