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桥飞架南北
这是一条母亲河。椒江水系是浙江的第三大水系,伴随着潮涨潮落,椒江滋润着台州大地,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台州人民。这是一道天堑,在下游,椒江江阔流急,把椒江区分割成椒北、椒南两块后奔腾入海,几千米宽的滔滔江面
这是一条母亲河。椒江水系是浙江的第三大水系,伴随着潮涨潮落,椒江滋润着台州大地,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台州人民。这是一道天堑,在下游,椒江江阔流急,把椒江区分割成椒北、椒南两块后奔腾入海,几千米宽的滔滔江面和波涛汹涌的大潮让两岸人民见识了大自然的威力。几千年来,“一桥飞架南北”只是个美丽的梦想,一江分割,可远望而不能近游,两岸交往绝少,语言、风情差异巨大,经济差距明显。然而交流是不能避免的。一直以来,椒江两岸惟有依靠摆渡来往。生长在椒江岸边,渡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回过年,和几个小伙伴穿上新衣服,兜里塞满花生、瓜子,从椒北的前所挤上渡轮,看大江上万船云集、海鸥飞翔。渡轮劈波斩浪,我们在甲板迎着拂面的海风,好不惬意。到了椒江南岸的海门我们却没有上岸,因为不上岸就不用买八分钱的船票,可以原渡返回。高兴虽然高兴,但也留下遗憾,兜里的花生、瓜子早在拥挤中掉得一颗不剩。
那时在我们是高兴,即使现在回忆起来心中还有一丝甜甜的感觉,但于赶渡的人,心中惟有焦急。渡轮定时而开,赶不上的则至少要延误半个甚至一个小时,赶不上末班渡就只能借宿另岸了。于是渡轮埠头常常会上演惊险一幕,不说先行一步已被压到船中挤得半死的赶渡人,即便船关门后也会有人跳船拉在铁丝网上如蜘蛛人般过渡,有的另一只手还提着自行车,如同杂技表演。据说,有一次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在挤上船时,小孩竟被挤掉到江中,也不知后来是否救起。
大江也曾给两岸人民留下永远的痛。1987年1月25日,正是农历腊月二十六,在外的游子步履匆匆赶着早日家人团聚,进城的乡人购置完年货急冲冲地踏上回家的渡轮,谁知这一去竟是鬼门关上走。严重超载的渡轮刚开出不久,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倾覆了。虽经全力抢救,仍有97条鲜活的生命消失在茫茫大江之中。一江相隔,阴阳两绝,椒江两岸埠头,顿成人间地狱。两岸人民期盼着、呼唤着:何日不受大江阻隔之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两岸人民几千年来的梦想在新时代新世纪终于成为现实。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椒江大桥工程被党委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1998年,大桥工程正式动工,椒江人民,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椒北人民奔走相告,像关注自己的孩子一样注视着大桥一天天长高、成形。在一个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2001年10月18日,全长2587米的椒江大桥正式通车。那一日,大桥上彩旗飘扬,人流如潮,远望如同江上搭起了“五彩虹”。人们一遍遍地从大桥上走过、走回又走过。历经沧桑的老人也在颤抖着双手相互邀约:“大桥通了,我们也去走一走。”是啊,几千年来,人们第一次可以站在大江上自由来回,俯瞰那滔滔江水驯服地从脚下流过,怎能不让人激动、高兴呢!
大桥北岸的古镇――章安是台州最早的郡县治所,自西汉以来700多年一直是浙江东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东南都会”之称,但近千年来,章安渐渐地被边缘化了。椒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如同穿越千年的历史,给古镇的新生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大桥南岸是台州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椒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进一步促进两岸的交流融合,将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是一座连接大江南北的彩虹桥,是一座促进两岸群众共同发展的连心桥。椒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加强了台州三大港口――海门港、健跳港和大麦屿港的联系,掀开了台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她是台州再次走向辉煌的金桥,是台州人民共同的骄傲。
再一次走近椒江大桥,绚丽的晚霞给大桥披上了锦绣的外衣,暮色中的大桥横卧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显得分外的沉稳坚毅。离的远了,待回头看时,分明有一条彩带在椒江上翩翩起舞。大桥犹如风姿绰约的江南小女子,灵秀而雅致,她该不会正在倾听千年江涛、千年古镇讲述的风情故事吧。
天堑变通途,不再是梦想。(完)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