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五祖寺

登五祖寺

刷马散文2025-05-15 15:00:35
五祖寺又名东山寺,它处在湖北省黄梅县城北面20公里的群山之中,而五祖寺只处约海拔约150米位置,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五祖寺正是它的“仙”气才名扬四海。五祖寺建于唐代永徽五年,是中国第五代禅师
五祖寺又名东山寺,它处在湖北省黄梅县城北面20公里的群山之中,而五祖寺只处约海拔约150米位置,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五祖寺正是它的“仙”气才名扬四海。五祖寺建于唐代永徽五年,是中国第五代禅师弘忍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钵之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五祖寺它名扬四海不仅仅是因为它厚重的历史堆砌,它更深的内涵是它独有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风景名胜。正因为它藏着人们需要探寻的文化渊源,每年都有国内外大量人士前来参观或顶礼膜拜。特别是在东南亚一带它享誉盛名,至于五祖寺在佛教界是怎样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是无从知晓。但每年都有不少虔诚的外籍团体来探访、朝拜。
五祖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它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平川。天气的好的情况下可与100公里外的匡庐奇秀遥相呼应。一个向人展示它的巍峨,一个向人展示它的秀丽。
前天和同学一起来五祖镇休闲,朋友突然提议去五祖寺登山,我未加思考地就表示了赞同。说实话,平常锻炼是太少了,也难得出门看看景,到不是我如何的忙,只是一个人做什么事就偏于懒怠。平常一年难得上来看一次景,因为它是近在咫尺的风景吧,我也许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乡土名胜也就不是过分地去渴求。今天难得他有雅兴,一起看山看水何不惬意呢。这不正印证了五祖寺花桥上的佛谒吗?桥一头是“放下着”,桥一头写的是“莫错过”。这不就是叫天下信放下尘世的一切恩怨烦恼,莫错过立地成佛的机缘吗?(不知对佛谒有无曲解地方)
此时已是初秋的季节,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悄然地过来了,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只消片刻工夫我们就来得山脚下,抬眼望去,山色不单以翠争荣,苍翠簇中拥着团团红云,如火般的红云那是熟透了的枫叶。有人说秋是收获的季节,枫叶收获什么呢?是收获着相思么?至于这苍茏簇拥着火红之色完全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完全在不经意之间,没有任何雕琢修饰的痕迹。如果经过加工的点缀就让人觉得有些造作了。顿然感悟,美存在于自然之中,美还是发自内心的感受。用爱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自然地它就会平添出了许多美的元素。
顺青石板古道而上,路上行人罕至。这也是修了盘山公路的原故,如今人们很少选择这古道而登山。葱郁的林木加之人迹罕踏在落叶上发出唦唦的声响,更是古色苍茏之概。这唦唦的声响是在古道上踩出了历史的低吟么?当年,官宦、商贾、百姓、香客带着虔诚携着家眷曾穿梭于这古道之上,有一步一叩首,有三步九叩首。如今的路上寂静得似乎有点过分,但从踏破的青石板路上还是写着当年旺盛的香火。山上有个“麻城殿”当初是麻城县善男信女出钱出力修建的。古代交通不便,麻城县又地处大别山区,但他们穿山越岭,将本地生产的砖瓦,一块块、一片片地背到200余公里外的东山修建殿堂。方丈便将此殿称为麻城殿,以资纪念。
行不多时已至半山腰,此时我已是汗水涔涔,和同学坐下小憩。山涧几户人家跃然于眼前,土坯房静静地贮立在那,不知她是在为大山的诺言守候,还是大山在为她的忠贞守候。农舍前一条小溪很谨慎的流淌着,生怕有一点张扬的成分,也许这是秋天的原故,我想要是在春夏季节它不应该是这样的低调。田埂如蛇形盘踞着,收获过的稻茬更是慵懒地耷拉着,沉睡着。农妇在晒筐上张罗着什么,不时传来几声犬吠,此情些景很容易让你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园记》。“采萄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再往上行,丛林更是茂密。古松苍劲挺拔,透出让人不可琢磨的霸气。枫树疯狂的展示着它火红的激情,渲泻着秋的润味。竹林则不同于它们,它静静的伫立在那,只有时随风点点头,它无时不刻地“虚心”听着,听着大山的呼唤,看着,看着美伦变换的四季色彩。不时有阳光从林间渗落下来,把林底下灌木丛支解得破碎不堪。林下疯长的野藤和一些荆棘抢着林间洒下的一缕阳光。只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自甘落寞,在底下小心翼翼的展开着薄翼的花瓣,让人怜悯不已。最悠闲的要算是松枝上的松鼠和林间小鸟,松鼠跳跃于松枝之上,它并不惧怕我们的路过,但还是警惕地窥视着我们。小鸟只闻其声未见其影,从它欢快的歌声中可感受得到它的惬意。
“咚——”。
长长的一声钟响在耳边响起,不知不觉中到达山门了。今天目的是登山,我和同学并没有进寺拜祷。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