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母——一个可怜的人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当人们一次次吟诵起这美丽的诗句,一遍遍传唱着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传奇时,焦母,这位被公认为刘焦爱情悲剧的刽子手不得不又一次次被推上道德的审判台,默默倾听着向往美满幸福生活的善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当人们一次次吟诵起这美丽的诗句,一遍遍传唱着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传奇时,焦母,这位被公认为刘焦爱情悲剧的刽子手不得不又一次次被推上道德的审判台,默默倾听着向往美满幸福生活的善良人们的拷问和责难,但是今天我却情不自禁地向她投去可怜的目光,想告诉愤怒的世人:焦母,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人。中年寡居之苦
《孔雀东南飞》这首被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没有分给焦母太多的笔墨。她,是否有高贵的出身,是否有未衰的容颜,是否有过夫荣妻贵的显耀,是否有过相夫教子的幸福,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单从这短短的诗行看,她是一位徐娘半老的孀妇,供职于庐江府为小吏的儿子是她唯一的亲人,可是偏偏儿子还有一个恩爱有加的媳妇。可以想象无数个孤枕难眠的黑夜,她只能寂寞地吞咽着寡居之苦。也许她也曾无数次做过子孝孙贤、含饴弄孙的美梦。但是残酷的现实是,当别人花月春风月满西楼之际,她只有翘望着赴府晚归的儿子,细数着不肖儿媳的札札机杼声。
儿媳不贤之恨
对于一个寡居的孀妇而言,也许儿子是她生活的全部。所幸儿子焦仲卿还算是有出息,虽只做得小小府吏,却也出身大家,仕宦台阁,这在那个门阀观念日盛的年代也算是小有身份了,这让她很觉心里满足。但不幸的是儿媳兰芝却极不称她心意。这个女子“生小出野里”的出身已让她感觉和儿子门户不对,而“自专由”的举动更是让她日生不满。在那个“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尊亲孝悌、长幼尊卑”理念极盛的时代,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成为她对儿媳不满意的标尺,也成了她怨忿生气的一切诱因,更成了她休掉这个不贤儿媳的法律依据。
当然,也曾有人从心理学的高度认定焦母是由于有“恋子情结”才对眼前的这个儿媳产生了夺爱之恨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可是面对人性的复杂,我不敢对此论断妄加评判,但不管怎样,这个在儿子和他人眼中才貌双全,温柔而又不乏刚烈的女子,的确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满和怨忿日日溢满她本已单调的情感世界。
老来丧子之痛
人都说对一个女人来说,人生最大的三种不幸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可怜的焦母在饱尝了丧夫之苦后又要饮忍失子之痛了。“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也许是作为儿子的焦仲卿临终前对生身母亲的最真诚祝愿,尽管这位母亲拆散了他的美满姻缘,毁灭了他的幸福生活。但是成为孤家寡人的焦母真的能“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吗?就算是身体健康又能怎样呢?无夫无子、形单影只的日子她能过得舒坦过得开心过得幸福吗?当然那个从来不会低眉顺眼,似乎从不顺从她心志的儿媳妇是不在眼前了,再也没有人令她整日生气了。可是我们不难想象,她今后的生活的状况,也能想象得出她内心的悲苦凄凉。当她踟躇在空空的屋宇之中时,该是多么希望听到儿子的问候啊!我甚至想她也许会怀念那个令她大不快的儿媳的。因为,人有时是最害怕生活在无人的世界的,更何况突然的失掉了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这对一个母亲而言是一种怎样的打击呀!也许思念、寂寞、痛苦、悔恨……种种情感会折磨得她肝肠寸断的!
但不可讳言的是,焦母是可恨的,因为她活生生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制造了一出人间悲剧。作为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也许她仍将遭子孙万代的谴责和仇恨的。但焦母更是可怜的,因为她原本也是她所极力维护的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如果她不死守封建礼教所谓“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的观念的话,如果她不遵从那个时代所谓的休妻“七出”的规定的话,如果她能够多为亲生儿子的幸福想一想的话,如果……可叹的是,所有的“如果”只能是一个个不可能实现的假设,终归无法改变她可恨的形象和可怜的悲剧命运。好在焦母所生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愿世界上所有的有情人都成眷属,只愿人世间所有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也谈“天下围攻”
下一篇:希望那是你低头的微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