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古冰川
今天惊蛰,二月二,龙抬头。春意盎然,又是登山爱好者登崂山踏青的好时节了。春暖花开,山花烂漫,缤纷的崂山在召唤。最近山友们小聚聊起登山,纷纷说,每周两次登山,崂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已经基本了然,但对崂
今天惊蛰,二月二,龙抬头。春意盎然,又是登山爱好者登崂山踏青的好时节了。春暖花开,山花烂漫,缤纷的崂山在召唤。最近山友们小聚聊起登山,纷纷说,每周两次登山,崂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已经基本了然,但对崂山的古冰川形成和发展却知之甚少。于是,查阅一些资料,方知我们看到的崂山山峰和曾经跳过的大石块河床,原来就是崂山亿万年来古冰川期遗留下的产物呀!
中国的名山,南北有差异,南方的大山巍峨葱郁,湿润秀丽,有的有十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历史,而北方的崂山,屹立海边,雄壮伟岸,怪石林立,有着亿万年古冰川的形成期,但比起形成历史更久远的大山,它还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山,一座朝气磅礴的山。
青岛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侧,海拔1132。7米,部分山体为黄海所淹没。崂山的地貌景观十分复杂,形成众多的奇山异石。研究发现:更新世期间,崂山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从水下到山巅都留下古冰川活动的印记。崂山的冰碛物具有不成层、无分选、杂乱无章、大小不一、由带有磨光面的、个体差别很大的和带有棱角的岩块、砂等堆积而成,部分冰碛物伸入海下。崂山古冰川冰碛物的堆积地貌主要有终碛堤、冰碛丘陵和侧碛堤三种类型。崂山古冰川侵蚀地貌有拖蚀(拔蚀)岩块、磨光面、古冰斗、刃脊、角峰、哑口、削断山嘴“U”型谷、冰臼等。崂山低海拔古冰川遗迹的发现,对研究崂山地貌演化和第四纪黄渤海陆架环境变迁大有裨益。
每当我们登上崂山巨峰风景区,一路到达雄伟壮丽的崂山山门的时候,一般会采用两种攀登巨峰的方式:一种是乘坐空中缆车,到达索道上站;另一种是由前凤庵(巨峰索道下站)向北下台阶步行约200米,过小桥登攀。这时,可见突然出现的由巨大石块堆积的“高墙”,按冰川地质学解释,这就是古冰舌的前缘终碛堤。然后,我们沿束住岭拾级而上,到达巨峰风景区。束住岭是一个古名字,山峰起伏,非常壮观。据《崂山志》记载:“束住岭,为巨峰正脉。岭下有两道涧水,左右前来汇合,好像岭被涧水束住,故名。由此上至铁瓦殿,皆乔松、巨石。”近些年,经过地质工作人员实地考察,证明束住岭为最后冰期结束时所留下的一条非常完整的古冰舌堆积物。也就是距今15000年前,大冰川消融后所形成的古冰川堆积物,两道涧水是由古冰川侧碛内的冰融水所形成的,它们在终碛堤前汇合。
我们发现,崂山束住岭上的石阶路,都是建在冰碛物上。游人如果对崂山的过去感兴趣,便可以漫步在人工新建的石阶路上,尽情欣赏古冰川遗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古冰川漂砾,一块漂砾一般都在四五米大,它们杂乱地堆积在一起,厚度达20—30米呢。另外,在束住岭的高处游览时,有时还会发现许多巨型漂砾,且在这些漂砾上,还会在不同侧面找到许多小洞,那是滴蚀洞,是滴水穿石的作用。这些小洞即说明:在冰川融化过程中,它是由冰融水长期滴蚀而逐渐形成的。走在束住岭上,就是在冰碛物中穿行,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地质年代的冰川时代。从远处看崂山束住岭,在茂密的树丛衬托下,束住岭就像一条岩石的带子一样束系在山野之间,异常神奇和美丽。
更新世期间,崂山地区至少发生过四次古冰川活动,由老到新分别命名为:鲍鱼岛冰期、前凤庵冰期、流清河冰期和束住岭冰期。鲍鱼岛冰期时的雪线高度在崂山东侧只有60-90米(现代海拔),以后三次冰期的雪线高度逐渐升高,末次冰期时雪线的高度大约在850米。初步勘测,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了六十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到黄海之中。对崂山冰碛物进行孢粉组合分析,部分样品中冷杉的百分含量超过13%,反映在冰期时期气候寒冷,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样品的粒度概率曲线都呈双峰或多峰分布,为典型的冰川成因堆积物特征。
从山脉成因来说,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崂山山体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而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从白垩纪开始形成的。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地方冷凝。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以来,才开始呈现为现在的轮廓。而今我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丽景色。
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犬齿交错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1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当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此时,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山峰。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1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形成一个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构成了今天崂山的这种雄伟、奇特的地貌形态。
我们经常爬崂山,从地层上来看,零星出露最早的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宫、港东、崂山头及中韩镇的石老人一带,分布范围小,零星出现云母片麻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闪角岩、黑云母岩、变粒岩等。以前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的侵入体。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自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逐渐加厚,1~2米厚的残积层分布最广。
在构造上,山区地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的大断裂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山区地质构造分三类:华夏系构造,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多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一般为北东走向,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斯皮策不是超级伪君子
下一篇: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现状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