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鱼一摆尾,青春转了弯

如鱼一摆尾,青春转了弯

拓张杂文2025-11-10 10:34:04
十年光阴,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停在新世纪初开的扉页里。总觉得这十年过得很快,快得让我回首一望,有种几乎窒息的讶异:怎么,我的生命最好的青春,居然就这样不见了?快得我甚至还没有一场正式的告别。似乎现在才
十年光阴,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停在新世纪初开的扉页里。总觉得这十年过得很快,快得让我回首一望,有种几乎窒息的讶异:怎么,我的生命最好的青春,居然就这样不见了?快得我甚至还没有一场正式的告别。似乎现在才反应过来,那些无痕的岁月,甚至连指缝中都不曾留下紧握过流沙的印痕。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惊讶时光匆匆,我却不甚为意。
有人说,如果你觉得自己老了,那就证明你真的活过。虽然二十几岁在说“老”这个字眼,甚是有些为作新词强说愁的矫情意味,这个尚留待几十年后再回味吧。那我就说,如果你觉得自己与昨不同,那就证明你真的长大了。十年前的一部台湾偶像剧《斗鱼》,给我的成长做了见证。
十年前看《斗鱼》,是刚上高中的事。高中生活,课业紧张,从一踏入高中这道门坎,就须得像满弓,须得如准离玄的箭,但这又须得憋着,积储三年的力量,其中调整目标,其中调整方向,最后一举中的,才能让后续的人生稳稳当当地着陆到下一个目的地。当然,这只是我高中时代的感悟。三年高中,只为一场考试而去。
其实,从小,我对高中就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因为会变身会拯救地球的美少女战士是高中生,因为秦文君笔下贾里、贾梅、鲁智胜、林晓梅的精彩故事是在高中,那种自由、成长、青涩、蜕变、爱恋、烦恼交织在一起的时光,应该像多棱镜,能折射出七彩斑斓的光芒,是最美的日子。
虽然,我的高中是在日复一日的书堆和试卷堆里熬过,迷茫不知前途,麻木不知苦乐。每个学生都是生产在线的半成品,老师们站在流水在线,一下一下,一个一个地扳正我们,企图将我们都做成统一标准的合格产品,但又希冀我们能够有自己的闪光点和独特的优势,能够在平庸之中突围而出,决胜高考。这是一种痛苦的不可调解的矛盾,对老师,对我们。就像我们穿着一样的校服,甚至连扎头发的橡皮筋都不允许用花款的,那除了爸妈给的血肉五官稍微不同,人和人,青春和青春,除了雷同还是雷同,能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但青春是一种奇妙的激素,它自有一种不安分的因子涌动于我们的人生。大概这是关于哲学的一个深奥命题,人之为人,想与别不同,想突出自我,最终的指向都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没有区别,就感受不到“我”之为“我”,就感受不到“生”之所“存”。那么,人就会丧失了在时空中的根本存在感,与虚空无异。尤其是在“青春”这个节骨眼,我们正在认识自我,识别“他者”与“我”、“外物”与“我”之关系,确立人与时空关系的认知关键时刻,潜意识地影响我们,让我们竭力挣扎出同一化的境地,至少是一种心灵的逃离。
我,无法按捺这涌动的青春之心。隐隐的叛逆,渗透着我不单是高中,且是整个的成长过程,或许这种因子会转化,但我能确定,它会伴随我到将来。
家教甚严,从小父母几乎不让我看电视,到了高中更是严令禁止。但不知怎的,我还是会知道一些流行火热的剧集。《斗鱼》便是其中之一,它的主题曲《Lydia》还一度在街头巷尾循环播放,这部剧也红了安以轩和郭品超。剧里我唯一知道的演员就是蓝正龙,也因为他演过《流星花园》。台湾偶像剧有点像流毒,不是讲黑社会,讲暴力,就是讲缥缈的王子灰姑娘、青蛙与公主的故事,还记得《流星花园》就曾被禁播。后来在我一再央求之下,考上高中的那个暑假,父母终于买了DVD给我看。
得此经验,自是知道不怎么可能在高中繁忙的课业里,让父母再答应给我追电视剧。幸而我也是个后知后觉的人,等我知道《斗鱼》被追捧的时候,已经是它播完大概半年多了。所以市面上已经有了剧集光盘。这也是在我挤出仅有的饭余时间,逛学校附近的杂货文具店发现的。去了两三回,犹豫了七八次,终于买下了,接着掖掖藏藏地带入校园,塞到桌肚里,再偷偷摸摸地“走私”回家,藏到抽屉底。挤出来的周末夜晚,趁父母睡着之后,熄灯关房门,蹑手蹑脚打开计算机,放入光盘,把声量调到最低,只看字幕。就这样,在黑暗中提心吊胆地“看”完了《斗鱼》。
我是个容易入迷的人,那段时间,被《斗鱼》渲染的悲伤浸透,那时候的我,被于皓和裴语燕感动得不能自拔,不顾一切的冲动和勇气,付诸生命的爱恋,出走、私奔、同居、黑社会,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轰轰烈烈。感觉生命是这样才有力量,才有分量,爱是这样才有价值,才有真实。
我是个怀旧而且认死理的家伙,那往后的多年之间,我将《斗鱼》重复看了好几遍,但却没有看过它的续集《斗鱼2》。每一次看,都有程度不同的受虐感,但对于它的实质感觉,并未有太大的改观。
前两天,难得清闲下来的周末,许久未看电视,我打开视频网站,不知最近在播放什么,翻看着一页页的目录,从电视剧到电影,从大陆剧到韩剧,陌生的剧名和演员,忽然有种“我从火星来”的感觉。翻来翻去,竟然翻到2003年的《斗鱼》,电视剧海报映入眼帘,看着依然清纯的裴语燕,还有打死不离三兄弟的于皓、杨勋奇、单立杰,脑海里又响起了《Lydia》那节奏感强烈的伴奏,以及F.I.R主唱Faye那高扬而富有张力的声音。数一数,原来这都是十年前的电视剧了!感慨之余,点击开链接,当主题曲再响起,时光仿佛瞬间倒退了十年。记忆可以被召唤,但屏幕前的我已然不同了。
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差别。从头开始看,中间拉动了N次快进条,所以很快又扫了一遍整部电视剧,当然后期那些悲惨剧情,我没怎么看,脑子里早已刻下了。剧中主角十七八岁到二十七八岁的十年,也差不多是我这过去到未来的十年。当年看的时候,尚未到主角故事开始的年岁,那是一种向往的心情,对于未来,大抵所有人都会保有一种向往或者说幻想。现在看的时候,是一种亲历者的心情,对于现在进行时的事物,大抵人们会有一种将心比心,将自度人的思绪。
我,曾向往这种轰烈的相爱,飞鱼和鸟,越是天差地别的个体,越是互相吸引,越是容易爱得义无反顾。但这种爱也是极度危险的,两个世界的种类,忽略了客观存在的差距,幻想心心相惜就会厮守一辈子。但现实是,主观的强制性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逾越客观的鸿沟,盲目地想走到一起,最终只会同时掉下万丈深渊,害了自己,毁了别人。
于皓爱小燕子,从懵懂的年代开始到真正的交集,他爱得早,也爱得执着。他的爱是稚嫩和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