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而后强

自省而后强

欣说杂文2025-09-05 09:48:24
如果算上大学时在老华师图书馆楼下书店里站了半天站到腿麻看了半本的那一次,这是第二次看《丑陋的中国人》。这次重看纯属偶然,那天在图书馆一转身看到了,就借回来了。最近看的几本书,都批评了中国人很多的不足。
如果算上大学时在老华师图书馆楼下书店里站了半天站到腿麻看了半本的那一次,这是第二次看《丑陋的中国人》。这次重看纯属偶然,那天在图书馆一转身看到了,就借回来了。
最近看的几本书,都批评了中国人很多的不足。距离柏杨发表《丑陋的中国人》有20多年了,和我一样大,二十多年来国民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进步太慢,以至今天再看《丑陋的中国人》,仍让人感到背脊发凉。我不知道二十五年前是怎样的状况,今天可能有更多中国人显得理智而富有思想了,但问题依旧,甚至包括那部分理智而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一脚叉进这个酱缸(我自诩文明还不照样常常泼妇骂街)。中国人依然窝里斗,依然自私自利,依然不懂团结,依然不爱排队,依然没有礼貌,如果说有什么改变的话,那么这个改变也是堪忧的:这些问题不仅在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上出现,往往一些你认为很有文化的人的作为就让你无法接受。我去参加培训,主讲的在上面大谈我们这届的素质又有所提高云云,研究生多少个本科生多少个专科生多少个,都是历来最多的。然后散场时我走在后面,回首会场,桌子上椅子上地上摆满了那些高素质的人们留下的矿泉水瓶子。这就是所谓素质。
早一段时间一个朋友打电话和我讨论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她说我们是这社会上的上层知识分子,如果连我们都不去理这些问题,谁还会理?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非常好,可是我要首先管好自己,如果我在开会后留下垃圾、做不到环保、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从而要受制于人,那么我就绝不会谈社会问题。我认为这是自省。我们是这社会的上层知识分子没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自省,并辐射身边的人,哪怕是一些很细微的东西,比如用少一格卫生纸、把电脑设置成自动待机,都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局限于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能力,谁也不可能对这社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影响社会只能细水长流,把每一个人很简单的努力聚集在一起。
扯远了,继续谈《丑陋的中国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发问者的自省,而发问,归结起来无非就两个:一是what,二是how。柏老在二十五年前就提出了what,到现在这个what仍然存在,一是找不着出路,解决不了how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书的附录里朱洪海先生谈到柏杨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对这本书我没有了解,因此下一步我会找来看看,看了再发言;第二个,我认为更加严峻,也是我接下来要谈到的,就是这个what受众从中国人的比例来说实在太低的问题。这里说的,不只是听了看了不接受的群体,更多的是漠不关心的群体,也就是冷漠的群体,他们根本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你要说中国人有问题,他说你才有问题,举个身边的例子,我妈就认为除了我们自己村的人,全世界都是异类,香港爆发SARS,她就说就香港人多事,不见我们这里有SARS。这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那么接受过教育的呢?也不好,到大学校园里转转,学子们人人自危——就业压力生存压力逼的,谁还管你人文建设,高中以下,你就别想他们能有多自由的思想了。让人的感觉是现在的教育都不知道在干什么,教出来的学生总体素质上一代比一代无能:精神贫瘠,没有实际技能,缺少高尚的品格,不能吃苦,不能承受挫折……整个教育体制出了问题,社会观念有问题,学生本身也有问题。至于有什么问题,我还没想清晰,以后想清晰了,再发言。
柏老关注整体中国人,我是小人物,同时由于我十分执着,因此我关注的还只是80后的生存空间。大四的时候就已经在想这个问题,觉得我们这一代是精神状态很失落的一代。没有自己的思想,盲从;没有理想,或者无法坚持理想,每天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对过着的生活不满,可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也鲜少能为此而作出改变的努力;被就业、生存压得把自己的个性、自由一路抛弃,投入社会一年半载就进入衰老的心态,抱着“算了算了,就这样了”的心态得过且过;依赖性强,没有上进心,希望在家长的庇护下过安稳的生活;缺乏自信,甚至自卑……还有更多,我想好了再补充。我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对一个问题思考了超过3年,期间也有了一些经历,说这些话,也许是主观的,但我敢说在我们这一代,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是what。
要提出解决的办法,首先要理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上所述,我还没想好,还没找到。因此how在目前的提出,多少带有一点理论及理想化的色彩。就目前而言,我只能从自身上找方法:自强然后自信,在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丰富自己的学识,知识就是信心;在自己的手心写上两个字——平和。

2008。6。15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