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相聚忆童真

同学相聚忆童真

炮暑杂文2025-11-20 19:20:31
——读李照祖词作《念奴娇》近日,在网上“红袖添香“栏目,看到了李照祖先生发表的两首新词:《念奴娇》和《念奴娇.与郭有方同学相聚随想》。两首词写的是同一事件——同学相逢,同一主题——同学情谊。前首侧重于
——读李照祖词作《念奴娇》
近日,在网上“红袖添香“栏目,看到了李照祖先生发表的两首新词:《念奴娇》和《念奴娇.与郭有方同学相聚随想》。两首词写的是同一事件——同学相逢,同一主题——同学情谊。前首侧重于叙事,后首着眼于抒情。前首是舖垫,后首是升华。同一个题材,时隔近半年,诗人又重写,看来是意犹未尽,作者对“同学情谊”的格外重视。
“同学情谊”,是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反复吟咏的一个永恒话题。诚然,同学的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人的成长过程最初都是在学校完成,所以便离不开同学之间最初的友情。那段模糊而清晰的记忆,叫人终身难忘。就像人的初恋一样,总是伴随一生,挥之不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的今天,可同学情谊虽无血缘关系,但却经受住时间的煅烤,不受尘缘的烦扰,似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时间磨合了一切,也使人自身日落西山,春颜不复。惟有同学情谊,经得起长久的沉淀,就像陈年的老酒,越久越香醇,它是界上最真最纯的一片情!
尤其是久别重逢,同学相聚,更是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欢欣异常,倍感兴奋。那是灵魂的彼岸,那是思绪的逆流,那是天空的彩石,那是心灵的邂逅,那是属于同学特有的狂欢节!相逢是首歌,人生有几何?年少不明事,而今感慨多。真诚话语,浓浓深情,是同学的心声。无论身在何处,相聚时那种美好的记忆,会永久的铭刻在彼此的脑海里。
照祖先生在词作中,用质朴的语言、淡雅的风格、生动的形象、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同学相聚图。他以清新明快的笔触,生动传神的语言,通过对比、夸张、比喻,提炼、概括、抽象等多种修辞手法,以直抒胸臆、触景生情的表达方式,酣畅淋漓的抒发了同学相逢的真情实感,深情回亿了童年往事和别后阅历,深切感悟了人生真谛。照祖先生对同学重逢的描写,没有简单的停留在欢快欣慰的一般层面上,而是以含蓄隽永的格调,饱经沧桑的心境,舒缓漫笔,娓娓而谈,深入揭示少小童真、遭遇磨难、世事变迁、人事兴衰,“千回百转,难由心谊泯灭”的坚贞友情。
难能可贵的是,词人以宽广博大的胸襟,泰然处事的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曲折甚或坎坷,不求完美,不怨天忧人,不哀叹命运,而是尚怀感恩之心,“始觉佛光殷顾”,“佑我三生度”,超凡脱俗,知足常乐,“童心犹存心愜”。这相比,
时下那些得时的:追逐名利、得陇蜀、贪得无厌之辈。不得时的:常怀不平、悲天悯人、恨天怨地之流,品格是多么高尚,人格是多么纯朴,心胸是多么旷达!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相交,不仅仅是友谊,更是相互砥励,优势互补。试想,照祖先生的同学,也一定会受其感染、激励,产生同感、共呜,从而形成健康向上、超然物外的处事态度和生活作风。从山崖里流出的是泉水,从血管里喷出的是鲜血。照祖先生的佳作妙词,文如其人,是其心灵的展现,是真情的咏唱,是艺术的芬芳。其词作的意义,还在于对中华民传统美德——同学情谊的传承和强化。我们在正面肯定同学情谊主流的同时,也不讳言和回避,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对同学情谊的冲击下,物欲横流,利益至上,人心不古,金钱权力也会使同学情谊受到腐蚀而变味。在同学这个群体中,感情淡薄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实用主义者有之,以名利地位为标准者有之,见利忘义者亦有之。应批判之,斥责之,摒弃之,捍卫同学情谊的传统性、纯真性和长久性。照祖先生词作《念奴娇》,便起到了这种强化同学情谊的积极作用。笔者以为,这就是该词作的现实意义所在。
美好的同学生话,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印在每个学子的记忆深处。往事如烟,温馨如昨。相聚重温那一同走过的日子,记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历久弥新,永不退色!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学友相逢,感慨良多。坚守同学情谊,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生活,这就是照祖先生词作《念奴娇》给我们的启迪和教益。愿李照祖先生创作更多的文艺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奉献更好的精神食粮。
2013年6月18日于西安太阳新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