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成己《满江红 张丈信夫林亭小酌,感事怀人,敬用》鉴赏
光景催人,还又是、西风吹袂。青镜里、满簪华发,不堪憔悴。一月几逢开口笑,十年滴尽伤时泪。倩一尊,相对说清愁,花前醉。初未识,名为累。今始觉,身如寄。把闲情换了,平生豪气。致主安民非吾事,求田问舍真良计
光景催人,还又是、西风吹袂。青镜里、满簪华发,不堪憔悴。一月几逢开口笑,十年滴尽伤时泪。倩一尊,相对说清愁,花前醉。初未识,名为累。今始觉,身如寄。把闲情换了,平生豪气。致主安民非吾事,求田问舍真良计。看野云,出岫却飞回,元无意。
段成己(1199~1279),金朝人,字诚之,号菊轩,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他是段克己的弟弟。两人同为金正大七年(1230)词赋进士。但不幸的是,金朝后期,国家统治集团极其荒淫腐朽,各个民族的起义与反抗此起彼伏,风起云涌,与此同时,金朝又受到蒙古帝国金戈铁马的不断打击与重创,终于在段成己考进词赋进士四年之后国破家亡了。段成己这首《满江红》就是以金朝的灭亡为背景,抒写家国破亡之后的沉重悲痛与豪烈激越的心情的。
下面从这首词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感情上简单分析一下。
这首词一开始就感叹光景催人,转眼又到了清寒肃杀的秋日天气,给全词铺垫下一种冷清悲凉的基调。春夏逝去,秋日到来,作者不仅道出了时序的变化,更主要更深层的是用此抒发词人内心的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漂泊流浪之感。接下来词人从年光的易逝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人生的易老。词人对镜长观长叹,看到镜里的自己满头皤然,形容槁悴,不禁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怀念故国山河。于是接下来在对自己憔悴颓唐的容颜描绘之后,更加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转向自己的心情和生活状态的描写,从原词中来看,作者在山河破碎十年之间终日伤怀故国,累月不苟言笑,可见用情之深,忠心之固,可见词人在心底郁积了多少亡国之愁、漂泊无依之恨!可是这些愁恨不排遣怎么可以呢!该怎么排遣呢?那也只有借手中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了!于是词人擎一只酒杯,甘心醉倒花下,忘记一切世事浮沉。但难道作者真得就这样甘心消沉于“闲情”了吗?可以肯定答案不是,原因就在下阕的表达之中。
下阕承接上阕,写自己大梦初醒,不愿再汲汲于世事,其实是在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都是词人并不真心想如此的反语表达。作者说,现在才悔悟到自己从最从到现在深深受累于功名气节,直到如今才明白了自己永远都会孤独漂泊,满怀寄人篱下之慨!这样想来还有什么必要定要豪气干云、再壮昔日河山呢?倒不如沉湎于闲情逸致里优游岁月,闲吟雅唱以度年华,毕竟时过境迁,山河易主,今非昔比,我只是一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前朝遗臣而已,致君尧舜、淳化风俗,造福人民的事情早已和我无所关联,倒不如买几亩良田,置几间茅舍,吟赏风月,神契万类,何等潇洒!何等快意!你看看那绿野远方山巅的白云,出岫无心,入岫无意,来去自由,总知回返,岂不明智长乐?到此,词人用了下阕一整阙的内容表达上述这种退隐风月,还归造物,远离尘嚣的思想,其实是为了更强烈地表达自己深沉的亡国之痛、壮志难酬无法报国之恨、英雄无用武之地,任凭零落之叹!
总之,这首词用精练激荡而又悲愤的文字,自然而又纯熟的笔法结构,深切主旨地表达了词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感以及对自己的身世浮沉之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浅谈有一种爱其实叫作放手
下一篇:我的英雄孙悟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