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生命中的风景

母爱,生命中的风景

理境散文2025-05-13 18:28:51
想起母亲的夜晚,我在台灯下蘸着浓墨和真情,写下迤逦的的文字,那芬芳的墨迹,透过那飘渺的时空烟雨,串起我与母亲生命中难忘的片断……(一)一九七四年初春,建堂人民公社卫生院儿科病房,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天花
想起母亲的夜晚,我在台灯下蘸着浓墨和真情,写下迤逦的的文字,那芬芳的墨迹,透过那飘渺的时空烟雨,串起我与母亲生命中难忘的片断……
(一)
一九七四年初春,建堂人民公社卫生院儿科病房,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天花板;靠窗的病床上,躺着七岁的我。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我睁开眼睛,数着点滴瓶里的液体一滴一滴,注入我的身体。头,依然隐隐做痛。流行性脑炎病毒在我们小村肆虐,我和几个体质弱的孩子未能幸免。我把脸稍微转了一下,看到了母亲——一张苍白疲惫的脸,却正慈爱的看着我。
在我昏迷的间隙中,我隐隐约约听到父母断断续续的对话,对话声低沉而哀婉,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幼小的心灵,却品出了凄然的味道。我知道,他们是在为我治病用的钱而发愁。在那个穷得叮当响的年月,一分钱都能攥出水来,尤其是初春,青黄不接,吃饭都成问题,得了大病,无异于一场巨大灾难。
建堂卫生院离我们小村有八里的路,翻一座山梁之后便是大片的田地。父亲每天在医院陪护我,而母亲只能每天来看我一次,因为家中,还有一个六个月大的嗷嗷待哺的,襁褓中的婴儿——我的小妹妹。母亲每次匆匆赶来,关照过我,然后又匆匆忙忙赶回去,伺候我的小妹妹、顶替父亲到生产队干农活,然后再回家做饭、喂猪、照顾一家子的人。可那时不懂事的我每天都盼着母亲来,因为母亲每次来,都给我带来新鲜的东西:没有看过的小人书,用野菜包的很香的菜团子,新烙的煎饼,含露乍开的达子香花……记得那一天,从早晨开始,天空就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无聊地躺在病床上,看着灰蒙蒙的天空盼着母亲。父亲说:“今天天不好,你妈可能来不了,我给你讲故事吧……”话音刚落,病房的门开了,是母亲!我高兴得从床上坐了起来,母亲已来到我的床边。我一把接过了母亲手中的那束达子香花,放到嘴边亲吻,却猛然看到几朵儿达子香花上沾上了湿泥。我正在诧异着,却又看到母亲坐在床边,用双手捂着膝盖——两个膝盖全都沾满了湿泥!“摔跤了吧?”父亲心疼地说,“这样的天气,就别来了……”“是我走得急,没事……”我从母亲额头的汗珠,扭曲的神情,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母亲的腿一定伤得不轻。“要不,今晚我回去?”父亲试探着问。“那怎么行,家里还有吃奶的孩子呢。”父亲知道母亲的脾气,便不再言语。坐了一会,母亲起身要回去,她一拐一拐地,来到病房门口。父亲送母亲出去了,我却突然鼻子一酸,开始流泪了,我想像着母亲:凄风苦雨,母亲穿着半湿的衣服,拐着腿,一个人一哧一滑地走在泥泞的庄稼路上。家里和医院,哪一头又能放得下呢?母亲的心啊,很多时候,是要撕裂成几半的!第二天,母亲仍然拐着腿,来看我了。
在父母亲精心呵护下,我病好出院了。回到家后,我才陆续得知了很多让我震惊却感动的事:为了给我治病,母亲卖掉了积攒了一年的准备卖上好价钱的干木耳、蘑菇,卖掉了正在长膘的半大肥猪。姐姐说,那天,邻居来买猪前,母亲到猪圈前看着里边的小猪,愣了半天神呢。钱还是供应不上,母亲就开始挨家挨户地筹钱。由于母亲平日为人和善,自己虽困难,却常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邻里,所以钱很快便筹到了。在这场与死神的争夺战中,是母亲的大爱,让我战胜了死神。母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二)
一九八一年盛夏,当大片的田野开始葱葱郁郁,当绿油油的禾苗在暑气的蒸腾下努力拔节,准备抽穗。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建堂中学。当我兴高采烈地将这个消息告诉刚从田里回来的母亲,母亲的表情是极其复杂的。我知道,对一个穷困的农家来说,供一个学生将意味着什么!在和父亲商量之后,母亲断然决定继续供我上学!只记得母亲说:“文琪成绩这样好,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从此,母亲每天更早地起来做饭,每天都为我装好饭盒,目送我走向山路。现在想来,母亲在家门口目送我的情景,成了生命中的一道风景。母亲常常嘱咐我:懒牛馆,苦学生……咱人穷,可不能志短……不要和人家攀比吃穿,要比学问……我的成绩一直优异,以至于教学主任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表扬我: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可我不会骄傲,因为我觉得我的成绩不只属于我自己,是母亲和一家人苦苦支撑的结果。母亲还常常劝邻居的婶子大娘们供孩子们读书:我们节约点,让孩子们学文化,值!为了供我读书,母亲和一家人节衣缩食,那些年月,母亲除了做家务、养猪,还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农闲时,还常带我们到山上采木耳、蕨菜和蘑菇来贴补家用。母亲本是个清秀女子,每每看着母亲穿着不合时宜的,打着补丁的衣服出出进进,我心里总不禁一阵阵酸楚。
母亲的心血没有白流,初中毕业,我以全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牡丹江市师范学校。
(三)
师范四年,我过着一种全新的生活。年岁渐高的母亲仍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我深知,我能尽情地吮吸知识的养料,由一个山村野丫头,茁壮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除了学校的精心培养教育,还与母亲源源不断地供给我精神和物质养料是分不开的。母亲每次寄信给我,都要叮嘱我:努力学习,多读书,可不能荒废时日……与同学好好相处……母亲啊,是您用心血和汗水撑起女儿远航的行舟,是您,耐苦地支持着我的读书生活,做为您的女儿,我怎么会荒废时日呢?您要知道,在艰难的岁月里,在漫长的生活中,您的勤俭善良宽容的美德,早已被女儿传承并已融入血液。终于毕业了,当我把烫金的毕业证书和优秀毕业生证书同时放到母亲手中,母亲开心的笑了。我和母亲都知道,这个毕业证书中蕴涵着多少艰辛。
师范刚毕业那几年,我被分配到了镇郊的一所农村学校。那时,从镇里到那所农村学校,得翻山过河。
那是我结婚后的第二年,我怀着六个多月的身孕,仍坚持翻山过河去教书。翻山,我倒是不怕,可是要过那北大河,着实让人心生畏惧。二十米宽的河水,河中只用了几根立柱支撑着上面并排的三根圆木。晴天时,还可以较轻松地过河去。遇上下雨,河水猛涨,圆木下汹涌的浊流让人心惊胆寒。且圆木沾水发滑,人很容易滑倒。
那是一个雨天,下班的路上,尽管我穿着雨衣,肆虐的风雨从我的脖子直往衣服里钻,脚上的鞋子湿得直打滑。来到河边,看浑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