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助为什么迟迟未来?

补助为什么迟迟未来?

汇禀杂文2025-12-07 11:32:19
“毒奶粉”事件至今,已经一月多了。但是对被伤害家庭的补助方案迟迟没有出台,倒是伊利和蒙牛的新的广告在媒体频频曝光,我们曾经的道德教父牛根生再次重操自己高贵的道德和情操,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宣扬绿色公
“毒奶粉”事件至今,已经一月多了。但是对被伤害家庭的补助方案迟迟没有出台,倒是伊利和蒙牛的新的广告在媒体频频曝光,我们曾经的道德教父牛根生再次重操自己高贵的道德和情操,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宣扬绿色公司。
我害怕和恐惧的是在国家的迅速反映和媒体的狂欢之后,那些真正受到伤害的人并没有得到救助。当然这样的事情,我们的政府屡犯不改。
当新的新闻点到来,媒体的报道狂欢和报道热浪退去,那些受到伤害的小孩和遭遇不幸的家庭仍然在焦灼的等待中。我更为恐惧的是,当新闻转向新的热点,这些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找谁说理,中国的衙门太大了、门口太高了、官老爷也太忙了,这些区区百姓的小事,恐怕很难入我们官老爷的法眼。
我们总是在搞运动,政府永远在当救火队长,而且很多时候是烧成废墟之后,才迟迟赶来。赶来之后,连善后也不做好,就早早撤离。
我以为,通过这次奶粉事件,会给中国的企业和中国政府敲响警钟,但是无一例外的是,我们仍然像以前一样失望。
企业家们忙着公关的宣传和补救,政府再次过上了安稳而平静的日子,而只有那些受害的家庭,大部分是农村的儿童,仍然在等待,也许救助明天就会来,也许是后天,也许永远不会再来。
重建食品安全体系带给我们的信号是更加恐怖的中国食品问题,连鸡蛋都含上了三聚氰胺。古语曰: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连无缝的鸡蛋都无法幸免,我们很难在对中国的任何食品抱有任何的信心。
企业的道德重建带给我们的是,企业家再次开了自己的作秀之旅。我们的企业家在“毒奶粉”事件中成功将责任转嫁给奶农和收购站,把自己当成受害者的角色抹眼泪。我们没有看见对企业的惩罚措施出台,在任何一个西方国家,这种明知故犯的行径,都是可以按照“投毒罪”论处,但是在中国,我们解决任何事情都带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在中国,你生活在中国!只要没有看见你用刀杀人,你都可以无罪。
当政府和企业不再可信,我们吃到嘴里的食品的安全,完全得靠自己把握,我很难说,你下一次吃进嘴里的是一个隐藏的炸弹,还是蜜丸?
我们现在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等待,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永远看不见的尽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