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师,想说爱你不容易

唱吼杂文2025-04-08 04:46:18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一个劲地念叨:家有半碗粮不当孩子王。在当时乃至很长时间的以后,我都认为孩子王不好当的原因就是惹气。后来年龄渐长,我还知道了是因为教师穷,上世纪70年代,一个民办教师的收入也就是一个普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一个劲地念叨:家有半碗粮不当孩子王。在当时乃至很长时间的以后,我都认为孩子王不好当的原因就是惹气。后来年龄渐长,我还知道了是因为教师穷,上世纪70年代,一个民办教师的收入也就是一个普通劳力的收入。不过因为教师不必头顶烈日,衣服也不必油渍麻花,再说也很少有机会让棉布跟坚硬的石块摩擦,在那个布票特珍稀的年代一年倒也可以节省几尺布料,所以学校里总是少不了辫子上扎着红头绳的姑娘去与年轻老师斗嘴骂俏。年轻的男老师们每每这时总是大声吆喝着,让我们大声背书。而我们常常一边大声吼读着,一边拿眼睛偷偷瞥着,果然就见脸颊处飞起红晕来……这样事情经历多了,尤其是见到许多姑娘来后都有如此待遇,也都有似霞红晕,心里就渐渐轻视起某些姑娘,也蔑视起自己的老师来。有时与老师稍微摩擦,自然在心理就骂骂有词,那些长期耳濡目染的村妇骂街的专用术语也含混不清地在嘴里嘟囔不停。
及至再大点,忽然知晓孩子王还与“无用”密不可分。计划经济的最大好处就是张显各行业的优越性。站柜台的,可以买到钟表、自行车等,杀猪的可以割到脂肪积聚最多的“腰窝”,挖煤的可以买到烟少、火苗大的好炭。就是种庄稼的也知道在领取粮食时怎样在那些貌似多胞胎的堆堆地瓜去挑选,因为他们知道哪里边的要大些,哪里边的要小些……教师处境之可怜用当时的一句经典名言加以佐证:某领导给教师训话——你们要好好教,教好了就提拔你当售货员。其实从做人要厚道这一原则出发,教师真的也是百无一用。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麻杆样的胳膊在每每与人争执的时候最先泄露出主人的底气不足。
等到高考政策一恢复,所有的人都最先排除师范这一行业,无奈中出台政策:师范学生可以免生活费用,但是许多教师在上班后不长时间,便利用各种机会改行出去,教育自然还是人丁不旺,于是就鼓励老师的孩子继续报考师范,说可以加10分。并且为了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再次出台政策,在招考公务员的时候其他行业都可以自愿报名,惟独教师不准报考。后来国企改革,原来改行出去的人,忽然感觉铁饭碗没有了,他们再次掉转回头,分吃教育这碗虽然内容寒碜了点、但是长久来看也饿不死的东西。于是乎,一时间,似乎教师也成了强于农民、工人的职业,没有工作的想暂时在教育谋个职业,面临下岗的想栖身在此先弄个饭碗端着,从古至今教育哪里受过这种崇高的礼遇啊,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恍若丧家之犬的狼狈一直深深刻印在教师的脑海里,怎么就世道变了呢,真是“翻天覆地慨而慷”啊!把酒临风之际,喜气洋洋之余,教育届的大大小小的权利控制者佝偻多年的的腰一下子像绑了钢条一样的直,说话也敢洪亮大嗓了。长期被其它行业所瞧不起的臭老九终于把压迫多年的帽子悄悄地摘下了,当然迫于惯性思维作祟,在外边说话还是保持着小知识分子的谨小慎微,言辞周密的优良传统。可是回到教育这个大家庭,门一关,就要严肃阐述家规了。请看——
(首先:要陶醉在自己职业的伟大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灿烂的职业
………………………………
(其次:既然自我感觉这么良好那么当然就要施加压力,因为他们最知道教师害怕什么)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
(再次:为防止有的人为自己努力的无效性辩解,先定个调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此残酷的压力形势,一些毛头小子急躁之余有时就不免照着学生屁股踹上一脚,结果触犯了刑律——体罚学生罪莫大焉!虽然从老祖宗那里就有教鞭、竹板之工具;虽然明朝的第一大学士宋濂求学时,老师动辄呵斥,遇到老师发怒时“色愈恭,礼愈至”;虽然鲁迅曾经尝过竹板与手接触的滋味;再虽然日本的学生犯了错误、家长到学校里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虽然老牌国家英国也有谚语“扔掉棍子,惯坏孩子”并且《泰晤士报》为此还专门进行了一次全英国范围内的民意调查,59%的调查者表示,他们不希望对现行法律做出修改,认为应该永远保留打孩子的权利……话说到这里可能诸位要说鄙人是个心理变态的施暴者,您可错了,我绝对赞成怀柔的教育方式。您先请看案例一则——
考试铃声响过,一身高1。80的男学生屁股端坐在桌子上,老师提醒过后,依然故我,于是一个身高不足1。60的女老师走过去,把手放到他肩膀上对他说:请坐板凳,要发卷了。谁知道此生严重威胁道:老师体罚学生,我去告你!哄然大笑中只有所谓的老师在独自品尝着弱者的酸楚。
也许您要说这是平常没有教育好的结果,请问:您想怎么教育,想什么时间教育?课堂上自然不行,课下你也不能妨碍他休息的权利,原始的罚站,写检讨书,到办公室里谈话……等等都不行,因为你剥夺了他学习的权利,站当然也是体罚!再说,现在又发明了“心罚”一词。教师最令人骄傲的就是教师队伍与其他行业的狼狈为奸不同,向来不乏大义灭亲、见解独到的旷世奇才,看到有的教师只用嘴皮说教,身体就是注意跟学生保持一米的距离,于是大义凛然道——语言批评也不行,这是心罚!我一下子顿悟了,原来中国人缝制帽子的鼻祖竟然是教师!
为了保住饭碗,在各种处罚行使不通的情况下,学习人家的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一时间每个教师都具有教育专家理论水平,每个人也都有成功教育的体验,纷纷撰文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总结起来那就是:不管您的孩子问题回答的怎样,一律“很好”“你非常棒!”,“你太聪明了!”(话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春晚的经典名句“你太有才了”大概就是剽窃我们的教师用语)“你的这个问题很有创见性”,甚至有的孩子无数次地冷漠不说话,也照样得到可贵的赞扬“我知道你正在思维,肯定能答出来”……肉麻的夸奖,虚浮的赞扬让学生乐颠颠地带回家。家长于是洋洋得意踌躇满志起来,我孩子在学校里天天受表扬。学期终了,人手一张奖状,不就是几分钱一张的纸吗?一人多张又怎样!几年下来每个学生都培养的特别有“自信”,他们敢于公开指责顶撞家长、老师,他们眼里能装下整个宇宙。他们的思想中知道世界是他们的……他们知道要什么就是什么!有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那些曾经一度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的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