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潜规则的话题

关于潜规则的话题

贼难杂文2026-01-13 22:22:50
最近,我看了一本杂志,满本全是关于潜规则的话题。潜规则,即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见不得阳光的一种规矩。规则是自我制定的,只不过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便在世间流行。其实,这是一种社会的病灶;只不过一般人都
最近,我看了一本杂志,满本全是关于潜规则的话题。潜规则,即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见不得阳光的一种规矩。规则是自我制定的,只不过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便在世间流行。其实,这是一种社会的病灶;只不过一般人都不可抗拒。
“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这是毛泽东的胸怀。社会的进步,带来物质的繁荣,也带来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这是无可厚非的。说到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现在人犹如隔世一般。更多的谈到的是个人的利益。古代百里奚七十岁教化天下,现在又有谁来教化?恐怕没人愿意听?物质的丰富,带来人们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追求,有人要吃汉堡包,有人要吃渝菜;有人喜欢色香味,有人喜欢麻辣烫。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几天,我向一个人问起一件事。那人大言不惭地说:这有什么,大家都这样(潜规则)。我一脸严肃地告诉他,不要为一点蝇头小利而忘了自我。马克思谈了许多资本的理论,特别是关于资本积累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一个人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裨。例如,资本的积累,是通过体力或者智力的方式获取的(包括知识产权),而不是一种掠夺式的索取。生产资料、生产方式及劳动对象,人在这一过程扮演重要角色,即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获取利润。以前,人们谈到剩余价值觉得这是多么丑恶的东西!其实,马克思并不否认剩余价值存在的必要性,马克思甚至认为剩余价值是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使富人获得财富,穷人获得温饱,促进社会的基本平衡(马克思语)。
井水永远不满,却终身受用。歌舞升平,却终有散场的时候。你选择哪种生活方式?
不劳动也能创造价值和利益。这是不少人的心态。这里面包含着许多潜规则的东西。张钰为了上镜,先是充当皮条客,再就是亲力亲为。当一切都成了泡影,又通过媒体大肆宣扬要对簿公堂。不能上镜,也至少可以出镜,名气大了,宋祖德也喜欢上了。不怕丑,就怕不渲染。最终目的,还是名利双收。这是影视圈的潜规则,我等平民百姓搞不懂。官场上的潜规则是不能摆上桌面上的。因为,“潜”这个字在字面上释义,即有“暗”的意思,也就是说潜规则的行为学就是弃明投暗。非要摆到桌面的时候,那只有一句话:“给我一间平民房,让我安度余生”。成克杰、胡长清如是说。不过,没有机会了。
社会规则和行业规则也有一些潜的地方。这正是马克思理论探讨的内容。例如体制与机制问题。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家欧文子承父业,富甲一方,于是,他怀着美好的心态购置土地,大兴厂房。工人在这一小片土地上,享受着各种福利待遇,领取应有的工资。工人其乐融融,尽心尽力。(有点像现在的国有企业)。欧文一时间成了欧洲工业界的榜样,连北美洲的名人也远渡重洋前来取经。然而,好景不长,遇上了欧洲工业萧条时期,其他私营业主纷纷解雇工人,保全自我。而欧文那颗善良的心却难以割舍与工人的那份真挚的情感,他选择了硬扛。终于,有一天他倒下了,破产了。无情地说这是社会的法则。欧文无疑是悲壮的勇士。民营企业在用人机制上的灵活,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节流重于开源。这正是民企与国企在机制上搞衡的地方。企业不是慈善家,这句话听出耳茧子来了。怀念国企是不少人的向往,只不过那地方有点远,“社会主义在西北”,那里的体制没啥变化。
潜规则也好,“三公”原则也罢,最终,是通过一种途径或一种手段,达到一种目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