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赞歌

一丝火红将东方阴暗的天空划破了,她挥舞跳跃着,将满世界映红,一只只手紧攥着镰刀、铁锤,为正义,为自由,为民主而奋争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她率领着千千万万的民众,...
杂文 2025-04-10 0

《金瓶梅》读感

十多年前,由于读了宁宗一先生的小册子《说不尽的金瓶梅》,我萌发了读一读这本“禁书”的念头。说禁,其实早已禁不住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了《金瓶梅》热,只是囿于...
杂文 2025-04-10 0

集体性记忆在历史中回响

12月22日杨钰莹同毛宁亮相在在深圳卫视《年代秀》节目现场,再现经典版“金童玉女”。据说,湖南卫视、四川卫视、广东卫视等10多家媒体邀请杨钰莹加盟2011年春晚...
杂文 2025-04-09 0

一个八流作家的惭愧

身为一名八流的作家,俺很是惭愧。其一,本人呕心沥血的大作,连个骂的人也没有,这世道谁都知道,东西没人骂或者没人捧是没人知道的。当然有一点俺是不知道的,到底是让人...
杂文 2025-04-09 0

办法总比困难多

为期四天的下水道改造工程终于结束了,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老公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个小小的市区,我们住的是平房,有自己的小院,虽说不高雅,但却很别致。外...
杂文 2025-04-08 0

钢琴家和他的父亲

“一个艺术家只有永远保持心胸的开朗和感觉的新鲜,才能永远有新鲜的内容表白。”——傅雷《傅雷家书》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从三十代起,...
杂文 2025-04-08 0

话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人们常用“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比喻一桩在常人看来,男女不相配的姻缘。更严格的说,是比喻女比男在容貌上强很多的姻缘。人们为那花容月貌的女子的归宿扼腕叹息,好象那女...
杂文 2025-04-08 0

《绝版青春》序——那些花儿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想...
杂文 2025-04-08 0

真正的学习

今年四月底,我决定回家学习几个月,主要是因为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好好学习了,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真正的学习了。其间,有不少朋友问我回家做什么,我说“回家充电,好久没有...
杂文 2025-04-08 0

小论《三国演义》的时空悲剧

《三国演义》记叙的是双重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悲剧。从时间顺序来看,汉朝桓帝、灵帝的无道,导致了少帝、献帝的被人架空;少帝的悲剧完成,献帝的悲剧上演;徐庶的悲剧出现,...
杂文 2025-04-08 0

谁念西风独自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夜雨清宵半,夜半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花令》一生一代一双人“...
杂文 2025-04-08 0

孔明之义,惊天地,泣鬼神

诸葛亮有一流芳百世的名句,让后世争相传诵:“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54岁的诸葛亮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与其说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
杂文 2025-04-08 0

从“基金”看“民族的劣根性”问题

“买‘基金’没有?”“买了。”“买的是什么(基金)?”“买的是‘太太乐’(鸡精)。”……?这是一段真情对白。也就是在此“鸡精”非彼“基金”的懵懵懂懂中,异军突起...
杂文 2025-04-08 0

中国的家庭缺失什么?

看了网上一段热播视频,说的是四川成都一位92岁的任婆婆,因生病住院在医院去世后,被120送到老人小儿子刘保长家。可是刘保长不让老人进屋,一个上午将尸体搁置门前不...
杂文 2025-04-08 0

论语(2)

4“誓言与谎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说的人当真,一个是听的人当真。”——一声感叹生活是一锅天天都在熬的烫,不管放入什么味道的东西,开始时是味的,后来就慢慢淡味了。正是...
杂文 2025-04-08 0

由“阳光加想象”说开去

美国青年罗尔斯大学毕业后应朋友之邀到夏威夷旅行,当他沐浴在夏威夷海滩的阳光下时,他突然发现很多人为手机断电而发愁。罗尔斯在大学读书时爱好太阳能研究,他突发奇想:...
杂文 2025-04-08 0

爱的呼唤

不知不觉已进入了冬天,对于常时间居于室内的人来说,很少有冷的意识,然而乡下的早晨明显挂满了冰霜,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皆可呈现,如不是这些物理变化,我还真难想象时令...
杂文 2025-04-08 0

教师,想说爱你不容易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一个劲地念叨:家有半碗粮不当孩子王。在当时乃至很长时间的以后,我都认为孩子王不好当的原因就是惹气。后来年龄渐长,我还知道了是因为教师穷,上世纪...
杂文 2025-04-08 0

读福建诗人离开的诗

上个月的一天,晚上不加班,遂去旧书市场掏宝。意外的在二千零五年第十期的《潭江文艺》上,读到了作者署名“离开”的诗--《不再说玉兰》,我被他(她)清灵、脱尘的诗句...
杂文 2025-04-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