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三十莫忘阿公
小时候在老家过年,父辈们都要对儿女讲述“大年三十忘阿公”的故事。话说有个老大爷,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各自成家,也分了家。老人虽然已年老,可身体还硬朗,平常自己过日子,三个儿子分担粮食和生活费。到了年
小时候在老家过年,父辈们都要对儿女讲述“大年三十忘阿公”的故事。话说有个老大爷,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各自成家,也分了家。老人虽然已年老,可身体还硬朗,平常自己过日子,三个儿子分担粮食和生活费。到了年三十除夕晚,老人自己就没有做饭,等着儿子来请自己去年饭。大儿子以为老二、老三肯定有一位去请老人吃饭。二儿子以为老大肯定会去请老爸吃年饭。小儿子则以为老人肯定被二个哥请去吃年饭了。结果老人等到“颈”都等长,三个儿子谁都没去请老人年饭,只好自己做个简单的饭吃。
这就是“大年三十忘阿公”的故事,这个故事起源于何时已经无法考究,相信在我老家已经流传了好久好久,目的就是要教育年轻一辈要敬老,别忘了老人。这个故事也说明多子未必多福,如果儿子不孝,再多儿子也是没用。
《论语》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今天来说,很多人因事业发展,为了更好的生活,要在外地工作、生活,而父母还在老家乡下。要老人来城市里生活,老人未必适应。那么春节回去看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很多外出工作的人,对老家对家乡的感情,会因父母在不在有很大差别。父母已经不在世了,年节回不回老家无所谓,可父母还在,做个孝顺的儿女,应该尽量回去与老人一起过年。
现在很多人只有一个小孩,也就不存在大年三十兄弟忘阿公的情况:老人只有一个儿子或女儿,责任无法推卸。可是不是做到内心孝顺老人呢?那就要看家庭的教育了。自己孝顺老人,自己的儿女也会学你的榜样,将来孝顺你。如果自己对老人不好,将来自己的儿女也不会孝顺自己的。在我老家还流传“狗槽钵”的故事,让人深思。
话说有个老人年老了,自己干不活了,无法自己养活自己,唯一的儿子却不孝顺,常常把家里吃剩的饭菜拿去给老人吃,并且在老人床前放一个“狗槽钵”,把饭菜往钵一倒就完事。后来老人去世了,家里人要把老人用过的东西都处理掉:床拆掉放水塘里泡洗后床板另用,老人的破烂衣服要烧掉,简单的生活用品全部扔掉,可当儿子要把那个“狗槽钵”扔掉时,他的儿子却不同意扔掉,把它捡了起来。做爸爸的问儿子:“留之何用?”他的儿子说:“将来给你用啊。”做爸爸的这时才知道自己的错误,可老人已逝去,连赎罪的机会都没有。
尽管“大年三十忘阿公”和“狗槽钵”的故事广泛流传,可我知道今天“新社会”里还有很多人对老人并不孝顺,有些人只是做表面文章,不是真心孝顺。可“狗槽钵”故事所表达的道理却一次一次被印证:很多人到自己需要儿女孝顺之时,才感觉到孝道的重要,可已经没有赎罪的机会了。
敬老孝顺是人的本份,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道德。我常常说:孝顺的人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不孝顺的人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忘了孝顺就是忘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一个沙袋,一份责任心
下一篇:探入焦灼心灵的那支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