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诗群(河南80后)写作的基石是什么

中原诗群(河南80后)写作的基石是什么

奇辟杂文2025-02-26 15:48:40
当然80后要承受很多压力,但是现实我们的写作是不是要凌驾于现实之上,我们面临着来身体之外的压力,所以我也希望我们这么多兄弟能够做到写文字与生活能够达到平衡。但是我们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也就是说的80后尚
当然80后要承受很多压力,但是现实我们的写作是不是要凌驾于现实之上,我们面临着来身体之外的压力,所以我也希望我们这么多兄弟能够做到写文字与生活能够达到平衡。但是我们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也就是说的80后尚未老去,90后已经浮出的这个阶段,河南80后的写作者有必要适量的张扬个性。凸显出一下自己特色。在一共同的写作基石之上,多元化发展,来更多的尝试,适量的张扬个性。
中原诗群河南80后是凸一代,是锐一代,说个现在流行的词语,是内心叛逆的一代。但不是嚣张,也不趋炎附势,不膜拜崇尚某个谁谁谁,我们正积极探索一条新的自己的写作方式。但是,我们要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娴熟的写作技巧。让我们的诗歌更美,更圆润,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前段时间有个著名作家韩作荣给写诗的人十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条:古典文学要及格。说的意思是要想把诗歌写好,至少会背诵100首古诗。这样条件来说,在这个冗杂繁乱的环境当中确实有点苛刻。
我以个人的观点认为中原诗群(河南80后)所要做的就是要把我们的古典文化的精髓,传承发展并创新。以传统文化为基石,并让我们的文字散发出颇具中原浓郁特色的现代韵味,来呈现出时代特征。还要适量的张扬个性,向上升,让自己的文字透着灵性或光,给他人以仰望的姿势,上一个台阶。积极探索自己的语言叙述方式,同时我们也不能沉浸在自己狭小的自我的抒情当中。后来我就觉得这一辈子也就是睁眼闭眼的时间。为什么我们不能站在阳光下自由一些,敞开胸怀一些,走出自己的暗影,同时也走出别人的影子。让我们的语言具有延展性,向上性,有一种灵光,具有中原文化的地域性。经常谈到写诗的问题:写作要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当中,怎么写尤为重要,写诗需要不需要一点技巧,而这个技巧性的东西,因人而异。当然我们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河南80后在处在不断的创新,尝试。像丁东亚的忧伤写作,余子愚的细小的琐碎的生活化的写作,高野的疼痛写作,西间的哲学味道的诗歌写作的尝试等,并逐渐呈现处各自的趋势。正像张延文老师所说:河南的诗歌写作来说,中原文化的地域特征是很明显的。无论老诗人,还是60、70、80这些不同年代的河南诗人,都深深打下了农耕文明的烙印,纵观河南80后诗歌群体的写作,抒情传统一直在起着作用。这是区别于整个中国诗歌写作的整体的。我认为这就是中原诗群应该的写作基石。
现在我觉得没有必要谈论诗到底是什么,当然诗歌也不能一味的迎合浮躁社会下的大众的口味。诗歌是高雅的,高于世俗的。我们要的就是在这个时代之下反映真实的声音,与这个时代的色彩。中国写诗的高境界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或者说只露冰山一角。而关键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或者以后的时代,我们多数人都不可能读过一首诗歌之后,要考虑到他语言之外的更多的信息。
终生是两次喧哗,一次把就被举起,一次把酒杯放下。在举起与放下之间,我们要说很多话,并且承受很多话,但是怎么以诗的语言来阐述内心。异常与突发,富有张力的语言来表现,让我们的语言鲜活而具有跳跃性、将人自身的感觉与情感注入于琐碎的生活细节当中,或者说诗歌的技巧在于每一转折通过形象或细节来牵引。但是也不能过分的陈述,这样的话就显得沉闷和冗杂。诗歌是内向的,孤独的,寂寞的,极度个人化的反应身体内部的声音(极端的个人主义的细小的自我抒情),而写出来的文字是向外的,富有弹性的,延伸的,有张力的。以个人化的主观意识的表象来阐述这个社会给一个普通性情人身上留下时代的印痕,来反映一个物质泛滥情欲泛滥的时代给人类精神造成的缺失,或者说匮乏。来唤醒人类,给灵魂一次明亮的救赎。
现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诗歌评论的缺失,对于河南80后的理论性建设性的文章还不多,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让批评回到批评,让批评回到民间,不能让诗歌评论失语。“当吹捧与攻讦(jie)成为批评的代名,当对优美的敬畏和对低劣的容忍同时麻木,批评便达到了最世俗的水准。而足以丧失一切公正、良知与职业操守的原因盖源于一个无耻的词:圈子。”最后让我说一下,让批评回到批评,希望更多大家关注河南80后的诗歌写作者,包括他的写作和成长。既然是适量的张扬的个性,我们就会在这个冗杂的世界中不怕别人的批评,我们也会在别人的批评当中,更清醒的认知自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