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哭”的学生有奖金?
“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太伤自尊了!”沈阳大学某学院学生小刘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自己最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本来不想让大家知道家里困难,可这
“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太伤自尊了!”沈阳大学某学院学生小刘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自己最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本来不想让大家知道家里困难,可这样一来全班都知道了。说是为了公平,可让我们当众‘揭伤疤’,这对我们公平吗?”为认定贫困生资格,贫困学生需当众演讲接受投票,得票高的才有资格得到助学金,这样的方式对这些学生来说究竟是公平还是伤害?(10月17日长沙晚报)看完《大学要求贫困生演讲比穷得票最高者可获助学金》的新闻,笔者想起了一句俗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比喻的是,提出多次要求或者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实践也证明,处世之中,以弱示人,往往能够最大限度的博得别人的同情心,从而让人对你格外恩惠。也许用这句话来评论并不恰当,但我的本意并非挖苦学生,是谁造成了学生“哭穷”的悲情,大家心知肚明。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少孩子人穷志不穷,他们自尊心极强,最不愿意别人知道家里的不如意。有一个学生告诉记者,她是外地来沈读大学的学生,家境贫困,可正是贫寒的家境养成了她好强不服输的性格。“我最不爱在别人面前说我家里的情况,不想让大家知道我家困难,不想让人同情,更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这个学生的担忧,正是许多寒门学子的想法。原本就不幸,还要揭伤疤给人看,这不是雪上加霜吗?一篇《“比穷演讲”是校园懒政》的时评文章一针见血,说得好:“助学金设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让贫困生能够有尊严地完成学业。让人放下自尊,将家庭的隐私一五一十地汇报给朝夕相处的师友,这无异于对贫困生的二次伤害。”
诚然,让贫困生当众演讲比穷、投票决定助学金的做法,就像是村里、社区和单位评选困难户进行公示一样,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显示出了评判的公平公正。但是学校不同与社会,学生还不是户主,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读书,而不是发家致富,家庭的贫穷不应该是他们的过错。何况这样做,还有可能会出现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一些“高帅富”或者“白富美”,如果他们心术不正也想“分一瓢美味佳肴”,偏偏又能说会道,声泪俱下地演说,一定会赢得同情,助学金不是给他们了吗?而真正的贫困生因羞于启齿或者不善表达,能够得到高票吗?如此看来,学校想要的“公平公正”并不靠谱。所以“比穷演讲”定助学金不可取!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