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雷锋政府官员应当率先践行
中国人“学雷锋”,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是被当做政治运动来抓的。雷锋逝世的次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像雷锋那样做个毛主席的好战士》,可以看出,“学雷锋
中国人“学雷锋”,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是被当做政治运动来抓的。雷锋逝世的次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像雷锋那样做个毛主席的好战士》,可以看出,“学雷锋”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大家都要“像雷锋那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社论提出:第一,“处处以党的利益为重,党叫干啥就干啥。”第二,“热爱党和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对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要像严冬般一样残酷无情’。”第三,“努力学习毛主席着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出于政治需要,各个时代“学雷锋”的主题各有侧重。60年代提倡绝对服从,做毛主席的好战士。70年代崇尚立场坚定,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钉子精神。政治运动从来都是狂热的,为了贯彻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最高指示,每年的3月5日,被定为全国“学雷锋日”。这一天各行各业都会派出代表,在街头摆个摊,拉上横幅。披着红绶带的学雷锋青年,拿着听诊器,理发剪,补胎胶水,为路人服务。第二天的报纸就会连篇累牍地报道各地学雷锋的先进事迹。然而缺乏自觉的政治热度,会很快消失。有句民谣:“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运动式的“学雷锋”,并没有真正起到提升全民道德精神的作用,反而给人弄虚作假的印象。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一部分,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关爱别人就像关爱自己一样的情怀,就是中华道德文化的精髓。学雷锋实质上是对我们民族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民道德滑坡的年代。广州的小月月事件,更让人们倍感社会的无助与冷漠。今年两会恰逢雷锋逝世50周年,重塑雷锋形象,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会上洋溢着道德重建的热忱,一个“全民学雷锋”的热潮,重又掀起。“全民学雷锋”,无疑对唤醒传统美德,促进社会稳定,起着推动作用。当然这里的全民,不仅仅是指普通百姓,而应当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全体公民。学雷锋,政府官员更应当身体力行,率先践行。当今社会阶层分化,贫富悬殊。利益集团在攫取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向了基层民众的对立面。他们中的一些人贪渎,腐败,道德沦丧。人们呼唤道德回归,他们就更应当率先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而不是只号召人,将自己置身事外。
假如政府官员,不再公款吃喝,每年至少可以节约3000亿。4000亿的年公车消费,只要减少一半,全国校车所需资金立马就能解决。通过学雷锋提高官员品质,也不失为反腐倡廉的一种手段。
假如垄断央企学雷锋,主动公开账目,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往汽油里兑茅台的丑剧或可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也会相应减少。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善事。
假如那些跑到海外抢购奢侈品的老板能学雷锋,把这笔银子用于帮扶留守儿童,公众的仇富情绪或可消弭。
现在的问题是,越是穷人反而越学雷锋。环卫工人拾金不昧,拾荒老人抚养孤儿,买羊肉串大叔捐资助学。他们是真正的穷人,他们没有钱,但是有道德。还有一些人也穷,他们穷得只剩下钱。不知道这些人想不想学雷锋。还有我们的公仆,不要加工资走在前头,做公益事业却掉队。政府官员应率先成为学雷锋的践行者,而不是号召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闻香论酒
下一篇:看北京奥运会,想起了劳卫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