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清杂记(五十八)

靖清杂记(五十八)

碳四植物杂文2025-09-24 10:33:30
我们可以看出,王勃也是个不太安分守己之人,也许大凡有才华之人都有不安分的一面,所以也多不讨权贵的喜欢而难获得重用,因此多波折、多磨难的命运也就在所难免。但王勃毕竟是个少年才子,终其一生也没有活上30岁
我们可以看出,王勃也是个不太安分守己之人,也许大凡有才华之人都有不安分的一面,所以也多不讨权贵的喜欢而难获得重用,因此多波折、多磨难的命运也就在所难免。但王勃毕竟是个少年才子,终其一生也没有活上30岁,“但是诗人多薄命”啊!因而我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是由于这种坎坷的生活遭遇与仕途遭遇本身就是一种障碍,而这种障碍则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但是诗人的不同寻常的经历,就在于能够把这种压力化为动力。他们在生活中尝尽了人间苦果,却不以为苦,反而把他们酝酿成了优秀的诗篇,而这些也正是给诗人们最珍贵的补偿。
值得庆幸的是,还好王勃在这短短的一生中,他来过南昌一次,而恰巧正是他这唯一一次南昌之行却造就了他的千古绝唱。
是南昌给了王勃施展才华的机会,是滕王阁为他提供了千年等一回的机遇,也正是这一次机会和机遇而成就了他的才名,使他的名字流芳千古;同时他又成就了南昌这座古城,成就了这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使南昌、滕王阁名扬天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才华的施展与发挥,离不开一个“机遇”的,而这个“机遇”则要等待一个与之相符相配的人物来抓住,一旦二者一结合,那便会爆出惊人的光华来。
所以我认为,给不给有才华的人以施展才华的机会,乃至于有才华的人争不争取施展才华的机会,是埋没和造就一个人才的关键。
才华有可能被掠夺,但绝对不可能被埋没。
据记载,滕王阁上,阎都督本来是想让其女婿将“宿构”的文章拿出来露一手的,他故意以纸笔遍请诸客,大家也自然知趣,皆谦让,为的就是想成就阎的女婿。不想,王勃这外来的年轻人不知趣,他提起笔就毫不客气地走笔龙蛇起来,使阎都督很不高兴地“拂衣而起”。但是令王勃庆幸的是,老阎也是个识得文章的行家里手,他原以为王勃之作也不过是些老生常谈而已,但当见到王勃下笔如烟云,满纸皆繁丽,字字胜珠玑,看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抚掌赞叹:“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另据报告文学作家胡平在他的《千年沉重》一书中写道:“王勃在南昌留赋后离去时,阎都督特赠送他彩缎500匹。”我们且不说王勃带着这500匹彩缎去交趾省亲的艰难,阎都督能作出如此厚重阔绰的馈赠,足可见他对王勃才华的尊重。
他说王勃“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可谓是一锤定音,王勃果真千年不朽啊!他随之也将这座滕王阁一起带入不朽之列。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由于当时初唐乃承六朝馀绪,所以骈俪之风尚盛。王勃这篇骈文写景、叙事、说理、抒情都自然流畅,虽用典极多,但处处贴切,不觉得累赘。
他在第一段描写了滕王阁所在地洪州的山川形态,赞美洪州人杰地灵。并列举了宾主的高雅才举,同时也点出了自己到此的原由。
第二则描写了滕王阁形势及周围风光给予作者的感受。然后写了宾主宴饮吟咏的场面。
但在第三段,笔锋一转,描写了乐极生悲等,并感慨自己的身世和对命运安排的不公。此段交织着怀才不遇的愤激和乐天知命的解嘲,但也处处表现了仍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最后,王勃重申了自己积极用世的热望,并把寄希望于有力者吸引的隐衷曲折付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