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策总是太好强
第一次看到“少年任侠”这个词的时候,是在一本地方出版的文献资料上看到的。这是一本一九八八年十月揭阳县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出版的《民间故事集》,著作者是长期致力于潮汕民风民俗的搜集整理工作的王云昌老人,老
第一次看到“少年任侠”这个词的时候,是在一本地方出版的文献资料上看到的。这是一本一九八八年十月揭阳县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出版的《民间故事集》,著作者是长期致力于潮汕民风民俗的搜集整理工作的王云昌老人,老人家是一个仅读过一年小学就辍学的人,全凭自学而成为了中国民间协会广东分会的会员。在揭阳的文艺界里面,曾流传着老人家的一桩趣事:据说昔日的王云昌老人家篆刻的印章是“五千金富翁”,乍一看好似真的是富甲一方,其实不然,皆因老人家的膝下有着五个女儿,故此而博得雅称。在王云昌老人所著述的《林凤祥演义》中,用了一个“少年任侠”的词语来形容太平天国的一代名将林凤祥。咱们的魔童兄弟一直都很喜欢“少年任侠”这个词,古人曾经说“人不风流枉少年”,国学大儒梁启超亦也有一篇《少年中国论》。都从某一个侧面上旁证了“少年”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总是可以让人产生许多的暇想,而“少年”一词与“任侠”两字连用,则更是让人生出许多的惊羡之意:在年少轻狂的时候任凭着一股侠义心肠,远远胜于一个人的老气横秋深谋远算。在咱们的魔童兄弟的心目当中,能够配搭上“少年任侠”一词的人,《三国演义》中的孙策便是其中一个,虽说“少年任侠”一词总是有点任性好强的成份在内。
孙策自从他的老爸孙坚死了之后,就一直地投靠在袁术的麾下做“打工仔”,为了重振江东雄风,将他老爹孙坚用命换回来的传国玉玺拿来作了“按揭”,向袁术借贷了三千兵士五百马匹,渡江前往曲阿与扬州刺史刘繇厮杀,在与刘繇的“火并”当中,还穿插上了一段与后来成为东吴名将的太史慈肉搏斗嘴的小插曲,更是将刘繇的手下于糜挟死将樊能吓死,因此而得到了“小霸王”的绰号。
借来的三千兵士五百马匹总算像股市上的绩优股一样,滚雪球般地壮大起来了,同时业务也开展到了许多的地区,占领了许多市场。终于是为他的弟弟孙权后来坐镇江东而奠下了基础,正当孙策少年得意的时候,却突然病重不治了,成了一个“早死仔”。罗贯中在其的《三国演义》一书当中,特地地为孙策的死而安排上了一节非常离奇的情节,大概罗贯中也是极其地为孙策的英年早逝而挽惜的,只是陈寿的正史《三国志》中对孙策的死一点也不含糊,否则以罗贯中的作家大手笔,大概也是要将孙策的寿命给拖延上些时的。
纵观孙策短暂的一生,虽然极其成功,却也可惜到头来没有一个好结果,如果按照咱们的魔童兄弟的家乡潮汕地区的人们,看任何事情都只是看结果而不问过程的话,孙策的死显然是不值得的。然而咱们的魔童兄弟却认为“少年任侠”一词用在孙策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毕竟全凭一股年少轻狂之气而名动天下的人是极为少数的。
香港演员甄子丹主演的港版《精武门》的片尾曲《精武英雄》中,有这样子的一句歌词:“英雄无不冲动”。然而冲动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虽然对于孙策而言,死亡并且曾能动摇过他在人们心目中“小霸王”的威名。
最近一段时间,咱们的魔童兄弟读了作家叶兆言的《我们的心是多么顽固》一书,在书的后记当中发现了叶兆言的一句话:“写得快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心想着如果将这句话融会贯通地用在“孙郎”孙策的身上也同样是妙不可言:好强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当然,如果孙策能够做到像奸雄曹操那样子老谋深算的话,他的夫人,周喻的大姨子也就用不着年纪轻轻地就守寡了。只是到了那时,一整部《三国演义》也就再也翻找不出一个配得上用“少年任侠”一词的英雄了。
潮汕人总是喜欢劝说他人“莫要少年早得志”,看来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天公总是不作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