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句我该怎么说
“儿子,今天参加朗诵比赛结果怎么样?有没有得到奖啊!”一见儿子进家,我就问起来。“妈妈,没有,我本不想去,可是没有办法,我只是像平时说话一样的说了说,”儿子看着我认真地说。“为什么呀?不得奖也没有关系
“儿子,今天参加朗诵比赛结果怎么样?有没有得到奖啊!”一见儿子进家,我就问起来。“妈妈,没有,我本不想去,可是没有办法,我只是像平时说话一样的说了说,”儿子看着我认真地说。
“为什么呀?不得奖也没有关系,可是妈妈希望你发挥好一点的”。
“过去了,不要放在心上了,妈妈”儿子很平静,一改平时争强好胜的心,竟然安慰起我来了,也许是怕我心里不好受吧。
我真的找不到再可以说的话了,停下来再也没有说。眼看着儿子安然的样子,我只能闭口不言。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被称做是班上的“朗诵大王”,大凡有和朗诵粘边的,都让他去,他也习惯了这个称呼,自认自己也行,至今还记得,他在四年级的时候,过六一儿童节的表演“火红的石榴花那么艳丽……”回到家给妈妈的复诵也是那么认真、有感情,为此我曾感动了好长时间!
和我小时候不同的是,他是个性格内向、而有表现欲的孩子,这次的比赛结果其实我在赛前就已经预料到了,他是到了最后一刻才背过稿子,而且对我说过好象文章和题目不对头一类的话。因有老师指导也没有放在心上。
想来想去,想一定和清明节扫墓有很大的关系。
清明节,他是作为他们中学全体初中的唯一学生代表发言的,在家,我看到了他兴致勃勃地样子,一脸地兴奋,发言稿是让我帮着写的,一千多字还嫌写得少了,还让我为他准备发言时穿的衣服、鞋子,这些平时都是他个人做,穿什么他自己找,我只管洗好了放好。在我说过鼓励的话以后,他唱着歌下了楼,去了学校。
中午回来的时候,他见小嘴歪着,一脸的不悦,“今天发言怎么样啊”,“哎,一点都不好啊!那扩音器一会响一会不响,不说了,”我也没有再问。
事后,总觉得有些蹊跷,也想知道点什么,间断地打听到了他几个同年级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他那天声音太大了,几乎所有的老师、同学都笑了。
我这才一下子明白过来。脑中总是反复播放着那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儿子一本正经发言时、十分专注的样子,还想像着同去的全体师生一起笑起来的样子,几个回合,也没有理清思绪。过了几天后,还担心他心里有结,故意轻描淡写地说过好几次,“大声点是对的,没有错,你很棒!”可是,现在看来,还是影响了他。
是笑,一定是笑。
爱笑,本也没有有错,常听人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笑容满面、笑容可掬等等,这些词语足以说明笑是不错的,是生活的必备调料,可是……
“知子莫若母”,这次一定是“笑”让他淡淡地说了说,本应该激情一些的发言。和上次比起来,这次他声音很小,没有人笑,他回家后也很平淡,甚至比上次大声发言以后的结果更让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容易接受。
想到他五岁那年,爱唱《爱我中华》,天天唱,很着调,正巧单位组织看全县统一演出的歌咏比赛,我就带着儿子去了,一曲又一曲的歌唱着,儿子兴奋了起来。下一曲“爱我中华”,当主持人说完这个名字后,整整齐齐地排好了队的近二十个人,开始合唱了起来,儿子很有音乐细胞,坐在我的怀里一跃而起,跟着大声的唱了起来,这一唱不要紧,因是公共场合,前排的女同志,往后看了看儿子,笑了,这一笑,年仅几岁的他生生地从怀中挣脱,蹲在了地上,好一会儿才起来,直到比赛结束,再也没有开口再唱。我体会不到他的心里是什么味道,只注意到窘态爬满了他的小脸。当时心里也不是滋味。可毕竟是公共场合啊!没有办法,只是紧紧地抱了抱他。
写到这,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遇到了难题,怕他一直就这么小声下去或者拒绝再积极参加此类活动,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想请教一下老师们、朋友们,下一句,我该怎么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