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载春秋记——蜀地赞歌

60载春秋记——蜀地赞歌

秀峯杂文2025-04-13 14:28:07
今天,我应一位远在重庆特别要好的女性朋友的邀请,特为她的母校四川外国语学院建校60年题写此文,过去我是不会特地为别人的母校写东西的,今天是个特例,祝愿她的母校生日快乐,前途似锦。60载风风雨雨,60载
今天,我应一位远在重庆特别要好的女性朋友的邀请,特为她的母校四川外国语学院建校60年题写此文,过去我是不会特地为别人的母校写东西的,今天是个特例,祝愿她的母校生日快乐,前途似锦。
60载风风雨雨,60载春华秋实,“川外”今天要迎来自己60岁的生日,60载岁月痕迹母校——她已经见证了共和国的一步步发展,一步步殷实,一步步强盛。“川外”今天的发展正是共和国发展在高校发展的一个简短缩影,自古蜀地就有“天府之国”之称,而“川外”就坐落于着这片富庶之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就是“川外”学子感受到的春天美丽的“川外”风景,这就是“川外”学子心中美丽“川外”,美丽母校的一个写照。在四川外国语学院建校60年之际,我祝朋友的母校生日快乐。
“川外”就是四川外语学院(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的简称(SISU),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她与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同岁,她始建于1950年4月,是在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创立的,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西南俄文专科学校和四川外语学院等五个发展时期。
郭沫若先生亲笔为“四川外语学院”和“西藏民族学院”题写校名的“历史一刻”永远刻写在共和国教育史那最光辉的一页,也就让这两所高校有了历史的渊源。
“川外”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坐落在嘉陵江畔、歌乐山麓,占地1000余亩,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学校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从最初专业单一的俄语专科学校发展成为拥有俄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意大利语、印地语、越南语和翻译、法学、新闻学、外交学、广播电视新闻学、金融学、广告学、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政治等语种和专业,包括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外国语大学。学校现有19个系部(二级学院),2个独立学院,25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点,有“托福”、“雅思”、“德福”、“GRE”、“HSK”、“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等考点,是重庆市干部外语培训基地,也是向世界输出具有“中国特色”外语人才的基地,为共和国的外交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川外”充分发挥外语教育优势,以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10万余名高级涉外人才,许多校友业已成为各行各业及所在单位的精英或骨干。
重庆的发展需要“川外“,“川外”未来更要依托重庆,60年的经验告诉“川外”,只有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才能办好一所高校,所有的高校都会面临“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还这对矛盾,就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未来,教育经济学深深地告诉我,当社会普遍关注教育质量时教育业就会变成一项产业,一向有利于民族未来的产业,教育者和受教育双方也就是会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川外“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建设课程与重庆市首批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川外“矢志不渝的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和“守责、求实、开放、包容”的川外精神,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扎根重庆、立足西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早在2005年的初夏,满怀着对西蜀的敬畏之情,去了重庆这座共和国最最年轻的直辖城市,她的美丽,在我年幼的心灵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痕迹,富庶与时尚元素的交融激荡着我这颗年轻的心灵,长江的水把重庆环绕,就在这样美丽的都市建立了美丽“川外”。
今天能为“川外”校庆题写篇章,作为西藏的学子我感到荣幸,她勾起我对重庆这座“雾都”所有美好的回忆。
借“川外”60大庆之际,希望“川外”的未来前程似锦,“川外”已经接着新一轮教育发展的春风起航,她一定会走的更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