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创作的“深入”与“身入”

浅谈文学创作的“深入”与“身入”

恤老怜贫杂文2025-10-12 22:35:19
从事写作以来,看透了现在社会的文学,一句话“杂乱无章”就可以概括了。当写文字成为一种职业以来,以文字来扬名取利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色情文字充斥着大多半的文学市场,真正的为了文学而写文章的人大大的少
从事写作以来,看透了现在社会的文学,一句话“杂乱无章”就可以概括了。当写文字成为一种职业以来,以文字来扬名取利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色情文字充斥着大多半的文学市场,真正的为了文学而写文章的人大大的少了。
曾经和一个作家深深的谈了一次,我一向喜欢他的文字,特别的真实而无有造作。可是他的书却少人问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了几句发自内心的话:当作家已经成为一个职业之后,文学已经趋于灭亡了,这是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经济社会的今天,能让人害羞,能让人感到脸红的事情真的不多了。诗歌没有诗意,小说没有寓意,散文写的人更少了,作家们也乘着市场经济的东风,大谈什么利益机制制衡一切,能够赚到钱就是本事,堂而皇之的开始大展自己的手笔,什么色情艳史都搬到纸上,终于演成了今日文学的庸俗与平庸气势。
说这话的时候,这个已经有点写龄的老作家脸上写满了无奈。我想不管到什么时候,人还是要保留一点人性的含蓄,包括我们的文学创造。
以前没有电脑的时候,我们都是一笔一划的写在本上,纠集成册,再到书店销售,那时对文学的要求很严,一般没有什么水平的写手是出不了书的。而现在不同了,网络社会,什么博客,论坛到处都是文学的天下,那些种地的,打工的,老板,经理和明星都可以挥洒自己的豪情,一转眼都变成了文人,写文章,写小说,什么吸引人眼球就写什么。如果我们真的是为了消遣,或者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在茶余饭后,静心的写些人生感悟,生活随想什么的,那是一种很高雅的事情。可是这样的人太少了,谁肯为了文学而写,谁能不为名利而写,是写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文字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赏,还有很多人为了增加点击率到处串门拉选票,这样的心态下写出的文字就明显的变味了。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的文字,一般可以分为几种,一是搜集点奇闻轶事,让更多的人象看耍猴的一样围着,东一言西一语的评论;二是色情类的最多,什么露骨就写什么,这样的文章就会的得到很大的点击率,即使是参加什么比赛也都是独占魁首;三是诗歌类居多,曾经有个朋友写诗还可以,他的文字很优美,我问他怎么不写散文呢,如果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散文一定更美,他说谁有时间,诗歌写的快一点。就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现在的社会诗人太多了,可是当诗人成为一种职业之后,诗意就彻底的死亡了。于是网上的诗歌多数都是“梨花体”一类的诗歌,带着流水账的味道,更可气的用“下半身”写诗的也有不少,两个字就是“庸俗”,庸俗这个毛病只是社会发展的偶然现象,可更多的文字显示的却是一种说不出的乏味,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崔永元和赵本山以及宋丹丹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在家准备,今天在这里坐着,明天回家,颇有点流水账的讽刺意味。象这样的文字,恐怕是只要认识几个汉字的人都能写的出来,并且是一天能写好多篇吧。
古代的文人志士以当时的社会为背景,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好诗词。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屈原的“离骚”,以及国外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很多的中外名著,我想他们当时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肯定不是想着要赚多少多少的钱,要出多大的名,他们是用自己一腔真情勇敢的顶住了风头浪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自己对黑暗的憎恨对光明的向往。他们留下的不光是一本书,几十万的文字,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现在的作者大多是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痛苦,所以写出的文字很有点空虚的感觉。写好一篇文章的标准就是一要语言美;二要内容真实;三要感情真挚。光是凭空杜撰写出的文字就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曾经听过很多的文人在评论现在网络上很多的文章,说是这种满篇华丽词语的文章是什么“花花公子”散文。听起来真的有点可笑之极。
当代的好书不多,写的好的作家也不是很多,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写不上几篇文章,就自命不凡,俨然是一副大作家的模样,其实写出的文章也就是那种无病呻吟的矫情。我私自认为,缺少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最大原因之一。没有深厚文化的积淀,就没有很好的驾驭语言的本领,所以就写不出值得大家一读的文章。
古代的文人用心写出的文字,也和当时的环境与生活的磨难是紧紧相连的。写作是一种对生活的宣泄以及对自己在艰难环境下生活的鼓励,这样的环境写出的文章往往篇篇奇特,死有死的气概,生有生的美丽,一潭死水竟然被描绘得色彩斑斓,让人在品读的同时,能生出无限的悲凉和感动。还极大的带动了很多在苦难里的人鼓起生活的勇气。
从八十年代以后,又出现的很多文学新人,因为社会环境的改变,作家从心理上开始有了转变,什么诗人作家都朝职业化的写手转变,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现象。试想着作家写文章成了一个职业,那笔下流淌的泉水还会纯净吗?
经济社会的今天,到处都散发着铜臭,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难免不会沾染上这样一种腐朽的气味,于是文学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尴尬局面。文学的杂乱无章是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现时代人们的精神主题失去了原来的淳朴;第二是文化市场的凌乱无章,出版机构以金钱为前提;第三是文学作品的游离与失缺。
一个好的作者与自己生活的环境和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每个人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都不同,对生活的体验也不同,创作者都是把自己的经历与身边发生的事情,用自己的灵感写出一篇一篇激动人心的文字,或者是在所居住的环境里挖掘出写作的素材,写出一篇篇灵动的文字。根据写作的素材写出的属于自己风格的文字可以分为乡土文学,校园文学,都市文学等等很多。比如已故的作家路遥出生在四十年代,经历了反右倾,大饥荒,文革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他的社会阅历是丰富的,他把身边发生的事情,再融入自己的真感情,写出的中篇小说“人生”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都是人们看了又看也看不厌的。但是现在的作家说是下乡或者到什么地方去体验生活,实际上都是很肤浅的东西。我对这样的造作是有些不以为然的。体验生活不是到哪里转上一圈,吃上几顿饭就能了解和体会到当地的那种生存状态以及人文环境。这只是一种作秀,写出的文章充其量也是很肤浅的东西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