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时空的错位
刘晓庆在十四年后又再次在荧屏上演绎了武则天,不同的是这次她不只是做主演,而且还担任了全剧--“日月凌空”的艺术总监。该剧在几个主要播放媒体上的简介为:此剧和单纯讲述历史故事不同,该剧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
刘晓庆在十四年后又再次在荧屏上演绎了武则天,不同的是这次她不只是做主演,而且还担任了全剧--“日月凌空”的艺术总监。该剧在几个主要播放媒体上的简介为:此剧和单纯讲述历史故事不同,该剧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广采野史传奇,塑造了一批巾帼丽人、文墨骚客、江湖奇侠、舞姬术士等。除了在西安拍摄外,剧组还在涿州搭建了近30个具有唐代风格的室内大场景,还有上千套花团锦簇的唐代服饰、上百款各具特色的唐代发型和上千件制作精美的唐代兵器服饰,所有这些“盛唐符号”在勾画出盛唐官...民生活细节的同时,也会再现盛唐的民俗风情。
这表明该剧不是一部戏说的古装剧,而是有一定尊重事实前提的历史剧。该剧的场景与美术的确是够华丽和精致的,但如果为了营造出这样的效果而不顾历史事实,那就是有违该剧的初衷了。最为明显的错误是有几个情节出现的夜景是长安的朱雀大街,和晚上掌灯时分的饭店与茶馆。因为“新唐书”和“旧唐书”上记载,唐朝的城市管理实行的是坊市制,按照坊市制的规定,晚上实行宵禁后,在大街是不允许出现行人的,而“日月凌空”上面提到几处场景无疑是一个严重的历史硬伤。
为弄明白唐朝“坊市制”的来龙去脉,我们有必要对这不大为普通民众所知的历史事实要具体说明一下。为了方便对居民进行有效的管理,“坊市制”是自秦朝以来就开始实行的城市管理制度。它首先确定政权机构的中心地位,为皇室与大臣的居住地;然后是居民区,叫做“坊”,作豆腐块式的区域,用以围绕着政权机构;然后在居民区内(坊)再分出市场,叫做“市”。“坊”和“市”四周都筑有围墙,形成东西南北四门,有人专门监督里(坊)内居民出入,谓之“里门监”,坊门与市门都有一定的开闭时间。这种严格按照居住区与市场区来划分,固定时候开闭的城市管理制度,就是中国古代的坊市制度。原为隋代的新都大兴城的唐代首都长安,也沿袭隋制。皇城以南朱雀大街两侧四列小坊,有东西两门和东西向街一条。坊内分开四个区,每区有十字小巷,其他的坊都有四个门和十字街贯通。
唐朝规定,坊门和市门早晚都要定时开闭,以击鼓六百下为号。一开始在宫城的南门{承天门)(如上图所示)击鼓,然后骑卒在大街上奔跑传呼,最后坊门、市门关闭。后来到唐太宗采纳马周的建议,取消传呼,在各条大街上设置鼓来敲击,叫做“冬冬鼓”或“街鼓”。天亮的时候承天门击鼓,城门开启,跟着再打六百下,坊门、市门跟着开启,这时候街上就可以允许通行了。日落时候承天门击鼓,城门就马上关闭,街鼓再打六百下,坊门、市门跟着关闭,街上就再没有行人了。这一史实在前些年拍的历史大剧“贞观长歌”里面有真实的再现。如果有人胆敢违抗的话,就要按唐律鞭打二十下。只有持有县所谓文牒的婚嫁者,持有坊的文牒的病人、丧家以及求医问药者才不算犯禁。(以上的历史资料参考“刘方--唐宋变革与宋代审美文化转型)
“日月凌空”里面有一情节是说,骆宾王任主仆期间,在一天工作到很晚的时候到一间茶馆去赴约。那时候天到已经黑了,按照真实的历史场景,这时候正是敲完“街鼓”的时候,就算是未敲完,街上也应该是人不多了,坊和市应该也关闭了。但在该剧的场景里面,大街上还是灯火通明,两边的商铺人来人往相当的热闹,这是有违历史事实的。如果按照该剧同样的场景出现,起码要等到三百多年后的北宋时期了。因为那时候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市民被规定在同一个地方居住,同一时间活动的坊市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民日益发展的经济和文化上面的需求了。所以在北宋就已经逐渐地取消了坊市制,不再分开居住区和商业区,甚至商业区还可以通宵达旦地营业。坊市制度的解体不仅是推道坊市外面的围墙,而且还是建立市民社会的开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月凌空”里面的某些场景正是这种制度解体后的体现。因为那时期民生生活细节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场景这么简单,而是反映了在整个经济民生生活下的整个时代精神。唐朝在政治和文化上是由贵族、世家垄断向市民社会转化的转型期,而宋朝则是经济飞速发展,士大夫阶层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时代。如果罔顾这点的话,就好像要求古人拿其冲锋枪上战场和穿着汉服念ABC一样。所以,刘晓庆她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演员,但要做一个好的艺术总监,看来她还有一定的距离。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爱她,就请给她足够的安全感
下一篇:“感恩”不算美德
相关文章